圣臣:shèng ché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德行智能超群出众之臣。《荀子·臣道》:“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 杨倞 注:“圣者,无所不通之谓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 宋 秦观 《书王蠋后事文》:“古之世,有不去 商紂 之虐君以从 周武 之圣臣而守死 西山 者,其人曰 伯夷 。”
1、出处明?无名氏《十样锦》第四折:“今日个君圣臣贤治,化育的岁稔年丰快。
2、明白表态:不接受祝“贺”;可是,廷臣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撰写相关的颂词赞文,藉以烘托“帝圣臣和、国泰民安”的气氛。
3、维孝作忠,齐家辅国,君圣臣良,永庆景福。
4、盖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动植回心,人神叶契。
5、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家之福也。
7、曹氏安徽歙县严镇人,名圣臣、字昌言,号素功。
8、帝王盛世则不然,主圣臣直,语皆深切着明,未尝迁就其说。
9、’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
10、宋?秦观《书王?后事文》:“古之世,有不去商?之虐君以从周武之圣臣而守死西山者,其人曰伯夷。
11、六曰主藏圣臣。
12、臣道》:“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
13、【出处】《旧唐书?马燧传》:“道无不行,谋无不臧,君圣臣贤,运泰时康。
14、仲方传》:“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陈既主昏于上,人?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独此岛夷,而稽天讨!
15、《荀子?臣道》:“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
16、《说苑?臣术》:“君不用宾相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
17、而后面被打的人要追上玩家,假如自己失误和对手把自己给打了,那么对手跑的每一圈也都有分数,玩家要赶上他,把他给杀了,以此推类。《荀子?臣道》:“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
18、《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伊傅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乔松之呼吸。若欲杀臣者,当斩之都市,宣示众目曰:‘凉州不忘旧德,通使琅邪,主圣臣明,发觉杀之。
19、君圣臣忠父慈子孝。
20、其词为先秦王道思想的体现:荀子曰:“得圣臣者帝。8、河南房:永世克昌,肇基缵康,忠谋作义,君圣臣良。
21、若舜、禹、伊尹、周公,皆圣臣也。
22、如此者,圣臣也。
23、圣相、圣臣亦即一意也。
24、冒素功(1615--1689),名圣臣,号荩庵,岩寺人。
25、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国朝上》:“夷考《国风》、《雅》、《颂》,非圣臣名世之笔,则田?红女之词。
26、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27、曹素功(1615?1689年),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原名圣臣,号素功,安徽歙县人。
28、邦贫兵弱致乱,虽有圣臣,亦不谏也,务在谀主而已矣。
29、若欲杀臣者,当显于都市,宣示众目,云凉州不忘旧义,通使琅邪,为表忠诚,假途于我,主圣臣明,发觉杀之。
30、字圣臣,号檀庵道人。
31、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原名圣臣,号素功,安徽歙县人。
32、又传其本为男子,姓徐名圣臣,修道出神家人殓其尸,适有何氏女子逝而附其身,后为吕洞宾收为弟子。
33、薛广德传》:“臣闻主圣臣直。
34、帝王盛世则不然,主圣臣直,语皆深切着明,未尝迁就其说。
35、臣闻主圣臣直、惟陛下赦其狂愚、不胜幸甚。
36、《道谱源流图》则以为何仙姑系徐圣臣附何氏女所化。
37、臣无陆生之才,不在顾问之地,盖闻主圣臣直,义在于有犯无隐。
38、曹素功,原名圣臣,一作孺昌;字昌言,一作荩庵,号素功。
39、示例:主圣臣贤,国之福也;~,家之福也。
40、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
41、一个好国家的明君圣臣是“六君子”,即为“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42、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
43、荀子曾把人臣分为四类:态臣、篡臣、功臣、圣臣(《臣道》)。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