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hán sh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诗》今文学派之一。指 汉 初 燕 人 韩婴 所传授的《诗经》。 西汉 初传《诗》者有 鲁 、 齐 、 韩 、 毛 四家。“韩诗”创立者 韩婴 , 文帝 时为博士官,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 西晋 时,“韩诗”虽存,无传者; 南宋 以后《内传》亡失,仅存《外传》。今本《韩诗外传》已非原书,有一部分已经后人修改。《后汉书·李恂传》:“ 李恂 字 叔英 ……少习《韩诗》,教授诸生常数百人。” 李贤 注:“ 韩婴 所传《诗》也。” 罗惇曧 《文学源流》:“《鲁诗》亡於 西晋 ,《齐诗》亡於 曹魏 ,《韩诗》亡於 北宋 。”★西汉时燕人韩婴所传的诗,称为「韩诗」。
1、前二句化用“黄鹄一举千里”(《韩诗外传》)成语,既含称誉之意,又写怀故之状;后二句化用“代马依北风”(同上)成语,在悲离亲别友的同时,也剖呈了难忘其本的心思。
2、【出处】《韩诗外传》卷二:“枯耕伤稼,枯耘伤岁。
3、及《韩诗外传》:“伯牙鼓琴,而游鱼出听。
4、《韩诗外传》卷六:“小人易心,百姓易俗。
5、【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
6、从总体上看, 20世纪的韩诗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前60年的成果较丰富的高起点期;六七十年代的荒芜低谷期;后20年的集大成的丰硕期。
7、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夫经典沉深,载籍浩汗……扬班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韩诗与古文一样,象长江大河,浩浩汗汗,表现笔力雄健才思富赡的极致。
8、《韩诗外传》卷二:“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
9、【韩诗】作?彼甫田。
10、《韩诗外传》卷四:“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
11、所以说叫做“《诗》无达诂”,所谓“《诗》无定形,读《诗》者亦无定解”(□文□《抱经堂文集》卷三《校本〈韩诗外传〉序》)。
12、【石饮羽】《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因复射之,矢跃无迹。
13、《韩诗外传》“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清周廷?注:“伯读曰博,《广韵》以伯乐为博劳,云古有博劳,善相马也。
14、主要著作有《五经异议疏证》3卷、《尚书大传定本》3卷、《左海经辨》4卷、《洪范五行传辑本》3卷、《欧阳夏侯经说考》1卷、《齐鲁韩诗说考》3卷、《礼记郑读考》4卷、《说文经话》2卷、《左海文集》10卷、《左海诗钞》、《?跗草堂诗集》6卷,汇编为《左海全集》行世。
15、《韩诗外传》卷一:“凡
16、变性土的形成经历了蒙脱化过程和开裂过程。’由韩诗脱化耶?
17、李善注:“《韩诗?鲁颂》曰:新庙奕奕,奚斯所作。
19、《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一饭三吐哺”,出自《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往矣!
20、《韩诗外传》卷二:“诸侯交争,人趋车驰,迫然祸至,乃始愁忧……不亦晚乎!
21、李善注引《韩诗?薛君章句》云:“言其新庙奕奕然盛,是诗公子奚斯所作也。此事早在丁元英意料之中,他让欧阳雪去北京找肖亚文为格律诗公司代理诉讼事务。
22、由渠水周流,泽被四方,作者似乎想起了“智者乐水”(《论语?雍也》)的古训,《韩诗外传》卷三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闲,似有智者。
23、刘昭注之曰:“《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
24、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25、而韩诗以为自古封太山禅梁甫者,万有余家。
26、【出处】《韩诗外传》卷四:“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莹。
27、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按《韩诗》云:‘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兮。
29、《韩诗外传》卷五:“彼大儒者,虽隐居穷巷陋室,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矣。
30、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枯耕伤稼,枯耘伤岁。
31、《韩诗外传》卷七:“当曹相国为齐相也,客谓匮生曰:‘夫东郭先生梁石君,世之贤士也……愿先生为之先。
32、被称“三家诗”的今文经学是《齐诗》、《鲁诗》、《韩诗》。
33、《韩诗外传》卷八:“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
34、诗中这无比奇特的意象,正表现了韩诗“放恣横从,神奇变幻”的艺术特征。
35、《韩诗外传》卷七:“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蹈其所以安存,则未有以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36、《凡例》说“李、杜、韩诗世多全集”,所以不收李、杜、韩三家诗。书成之后,影响颇大,《毛诗》地位日益稳固,三家诗逐渐走向衰微。
37、《汉书?蒯通传》“蒯通范阳人也”王先谦补注引清沉钦韩曰:“《韩诗外传》七‘客谓匮生’,即蒯生也。
38、苏轼对韩诗承袭因革的背后尚有深层的诗学意义。
39、李善注:“《韩诗》曰:‘新庙奕奕,奚斯所作。
40、韩诗外傅四同。
41、又如“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三十一)这句诗,将“仆妾余梁肉,而士不厌糟糠”(《史记?孟尝君列传》)和“原宪君鲁,环诸之室,茨以蒿莱”(《韩诗外传》)两句话藏入诗中,既将作者胸中那突涌澎湃的愤愤不平之情和讥嘲之意淋漓致尽地表现了出来,又增强了作品的战斗力和艺术感染力,令人击节称绝。
42、我按照《韩诗内传》作:三月初一,桃花汛时,郑国旧俗,在溱洧二水上,招魂续魄,佩执兰草用来拔除不祥之气。
43、清赵怀玉辑《韩诗内传》佚文。
44、桑土:《韩诗》作“桑杜”,桑根。
45、摘要从艺术创新的角度考察苏轼对韩愈诗歌的承传创变,揭示韩诗之变与苏诗“变中之变”的关捩点皆“以文为诗” 。
46、当然,万苦千辛到了潮洲,见“涨海连天,毒雾瘴气,”韩诗人也后悔,上表哀呼:“伏惟陛下,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47、《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
48、’《文选?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引《韩诗外传》云:‘《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
49、《韩诗外传》:“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
50、韩婴,曾任文帝时博士,约生活于公元前二世纪中,他在《韩诗外传》卷10写道:“中蔗子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跗,俞跗之为医也,?木为脑。
51、陆得明《经典释文》:“唯唯,《韩诗》作遗遗,言不能制也。
52、《韩诗外传》卷六:“夙兴夜寐,洒扫庭内。
53、原来当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薛汉《韩诗薛君章句》)。
54、【出处】《韩诗外传》卷二:“哀公喟然太息,为之辟寝三月,减损上服。
55、出处《韩诗外传》卷八:“移风崇教,生而不杀,布惠施恩,仁不偏与。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