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棱:fēng lé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锋稜 ”。1.指物体的锋芒、棱角。 宋 司马光 《怪石》诗:“圭角老龙脊,锋稜秋剑鋏。” 清 曹寅 《砚山歌》:“按图絶似小 岱岳 ,背腹浑厚无锋稜。” 叶圣陶 《登雁塔》:“那石碑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2. 凌厉的气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戇直凌人……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官大踧踖,锋稜顿减。”3. 指刚直方正,气势凌厉。 清 曾国藩 《祭汤海秋文》:“凡今之人,善调其舌。君则不然,喙刚如铁。锋稜所值,人谁女容?” 宋晶如 注:“棱,四方木也。比喻刚方之意。” 臧克家 《自白》诗:“百炼的钢条铸成了我的骨头,那么坚韧,又那么的锋棱。”4. 气势(直逼)。《诚意伯文集》卷一附《诚意伯次子阁门使刘仲璟长史传》:“年二十八,师事 石楼子 ,明志式虑,锋稜古人。”见“ 锋棱 ”。
1、其书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
3、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为我们描写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传神地展现了马的强劲豪迈,让人有一种马鸣风萧萧之感。
4、拓出的效果极佳,可谓沉静黝黑,锋棱毕露;用轻墨拓出来的拓本,清淡雅洁,毫发皆现,这种精工拓法,历来为后人拓墨皆效仿之。
6、图6-95“人”字的一撇,如锥画沙,不见锋棱,就连捺也未出锋。
7、先生结字的斜画紧结,不主故常;用笔的侧锋取势,迅捷爽利,锋棱跃然;线条的浑厚朴拙,于纵横之间任其自然,令人羡叹不已。
8、由于印刷量极少,至今经板字口锋棱俱在,完整如新。
9、这样的日常等闲事而何处都有惊险。人世的一切真是有锋棱,不但角形的,连圆形的亦有锋棱。胡兰成
10、那手清癯干瘦,犹如青铜铸成。仿佛还带着锋棱。
11、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戆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满,而与和相若离若即,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一时众口诋?,遂有师相门生之谤。
12、此碑风格极其明显,伟岸端庄,浑朴苍劲,笔画力运千斤,结体开放,大气,中宫紧抱,外部规整稳重,笔力深沉内含,锋棱不露,方圆得当.苌捺呈燕尾状的特点已成颜体独有笔法,竖画如擎天之柱,承千钧之力。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