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杀予夺

爱造句 3年前 (2022-05-22) 句子大全 138 0

生杀予夺:shēngshāyǔduó基本解释:[holdpoweroversb.’slifeanddeath]形容统治者的权力极大,可以随意决定人的生死生杀予夺,惟其所欲●详细解释:语本《周礼·春官·内史》:“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詔王治。一曰爵……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后以“生杀予夺”指有权势的人所掌握的能任意处置人民生命财产的权力。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书》:“今藩镇之贵,土地兵甲,生杀予夺,在一出口。”宋苏洵《上皇帝书》:“其一境之内,所以生杀予夺富贵贫贱者,皆自我制之。”明王世贞《凤洲杂编》卷二:“大抵今日之事,为权奸之势所胁……自天子以下,惟其言之听,生杀予夺,惟其所欲。”续范亭《追悼邹韬奋之死想到一切人之死》:“在农奴制度、封建制度之下,苛政杀人非常厉害,生杀予夺操之君主。”★◎生杀予夺shēngshā-yǔduó[holdpoweroversb.’slifeanddeath]形容统治者的权力极大,可以随意决定人的生死生杀予夺,惟其所欲★55.造句1.出处《周礼.春官.内史》(1)内史(2)掌王之八枋(3)之法,以诏(4)王治。一曰爵(5),二曰禄(6),三曰废(7),四曰置(8),五曰杀(9),六曰生(10),七曰予(11),八曰夺(12)。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掌叙事之法,受讷访,以诏王听治。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1)典故或见于《荀子.王制》。(2)内史:周礼春官之属,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3)八枋:八柄,即爵、禄、废、置、杀、生、予、夺。(4)诏:音ㄓㄠˋ,告诉、告诫。(5)爵:古代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6)禄:俸给、官俸。(7)废:停止、舍弃。(8)置:建立、设立。(9)杀:杀害。(10)生:生存。(11)予:给予。(12)夺:夺取。2.说明 「生杀予夺」分别指生存、杀害、给予、夺取。根据《周礼.春官.内史》记载,周朝内史掌管: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等八柄,后来「生杀予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切身的一切事情。出现「生杀予夺」的书证如宋.苏洵〈上皇帝书〉:「其一境之内,所以生杀予夺,富贵贫贱者,皆自我制之,此固有以臣妾之也。」3.故事内容《荀子.王制》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4.近义、反义词近义词生死与夺,杀生与夺。反义词5.造句这般生死予夺的事若都不在乎了,您还在乎什麽呢?★生存、杀害、给予、掠夺,比喻人切身的一切事情。【造句】在专制政权下,执政者掌生杀予夺之权,老百姓毫无个人的自由权利可言。目录★生存、杀害、给予、掠夺,比喻人切身的一切事情。如:「在专制政权下,执政者掌生杀予夺之权,老百姓毫无个人的自由权利可言。」★04.《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夫制国之谓王,生杀予夺,他人不敢擅专。」★03.《明史.卷二四四.杨涟列传》:「陛下春秋鼎盛,生杀予夺,岂不可以自主?」★02.《元史.卷四七.顺帝本纪十》:「一应军机政务,生杀予夺,事无轻重,如出朕裁。」★释义生存、杀害、给予、夺取。比喻人切身的一切事情。#语本《周礼.春官.内史》。典源#《周礼.春官.内史》1>内史2>掌王之八枋3>之法,以诏4>王治。一曰爵5>,二曰禄6>,三曰废7>,四曰置8>,五曰杀9>,六曰生10>,七曰予11>,八曰夺12>。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掌叙事之法,受讷访,以诏王听治。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1)典故或见于《荀子.王制》。(2)内史:周礼春官之属,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3)八枋:八柄,即爵、禄、废、置、杀、生、予、夺。(4)诏:音ㄓㄠˋ,告诉、告诫。(5)爵:古代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6)禄:俸给、官俸。(7)废:停止、舍弃。(8)置:建立、设立。(9)杀:杀害。(10)生:生存。(11)予:给予。(12)夺:夺取。〔参考资料〕《荀子.王制》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揔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典故说明「生杀予夺」分别指生存、杀害、给予、夺取。根据《周礼.春官.内史》记载,周朝内史掌管: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等八柄,后来「生杀予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切身的一切事情出现「生杀予夺」的书证如宋.苏洵〈上皇帝书〉:「其一境之内,所以生杀予夺,富贵贫贱者,皆自我制之,此固有以臣妾之也。」书证

1、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百姓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2、当断不断,必受其害,手握权柄的人。必然执掌一柄生杀予夺之剑。剑有双刃。一面对敌,一面朝着自己。纵然里面有万般的不舍。可是为了某个目地,还是应当抛弃一些东西。天衣有风 

3、人们对这里野生动物的生杀予夺,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4、六这项制度的要害在于,政府掌握着生杀予夺的主动权企业只要获得免检资格,就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5、米连城吓了一跳,面对这随时可对自己生杀予夺,连点还击的余地都没有的大能,他深切的感触到了什么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的滋味,却忍不住如此问道。

6、他们拥有生杀予夺的司法重权。

7、八米连城吓了一跳,面对这随时可对自己生杀予夺,连点还击的余地都没有的大能,他深切的感触到了什么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的滋味,却忍不住如此问道。

8、总在慨叹人类为了自己的欲望随意的生杀予夺的同时,也为自然界中一切慷慨赴爱的壮举感动。

9、人类在地球上处于主宰地位,人类对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10、郭氏为五百年世家,经历三个朝代,民间有“云顶国”之说,因其地盘纵横县南四十余里,如古代诸侯小国;且兵多粮足,固如城堡;加之族权高于一切,族长政由己出,有生杀予夺大权;甚至不受制于官府,权势财富在当地无有能敌。

11、在君主专制的社会,君王对臣民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12、在阖县百姓看来,县太爷是高高在上的青天,掌生杀予夺,诉状禀帖都是自称“小的”、“蚁民”。

13、一百八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百姓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14、落在敌人手中的俘虏,生杀予夺全由他人决定。

15、商人往往成为官家生财的母鸡,生杀予夺皆操纵于官家之手,所谓“赵孟能贵之,赵孟亦能贱之”。

16、说它为“诸侯小国”是毫不过分的:其势力范围纵横县南四十余里;山顶筑城,城墙固若金汤,上有炮台,正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内兵多粮足,最多时期,除了寨丁之外另有两个营的兵力,里面有煤有井,有火有水,粮食牛驮马载;加之族长威权高于一切,政由己出,有生杀予夺大权,甚至不受制于官府,权势财富在当地无人能敌。

17、历代封建王朝,皇帝对老百姓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老百姓则没有一点起码的政治权利。

18、石敬塘智力低微、胆子很小,就急忙听从桑维翰的计策,割地称臣,给了契丹生杀予夺的权利,刘知远据理力争但没有胜利。

19、摘要当受害人被卷入严重威胁其人身安全犯罪事件时,其需要反抗的不仅仅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更要反抗的是施害人凭借暴力而建立的,可以对其生杀予夺的秩序空间。

20、六摘要当受害人被卷入严重威胁其人身安全的犯罪事件时,其需要反抗的不仅仅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更要反抗的是施害人凭借暴力而建立的,可以对其生杀予夺的秩序空间。

21、同时也要看游戏本身的条件而衡量,不会因为是合资公司来进行游戏的代理而对此进行生杀予夺。

22、中国封建朝代,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

23、都头们的生杀予夺的特权。

24、这个暴君大权在握,生杀予夺全凭一己喜怒,因此没有一个不惧怕。

25、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百姓可以生杀予夺,百姓没有一点自主权

26、至于迷路,也只有在森林里才迷得生杀予夺、地覆天翻。

27、〕操克夺之权〔克夺之权生杀予夺之权。

28、基于这一原则,专制君主从根本上否定、排斥一切具有稳定性、独立性的制度和机构,一切制度和组织机构必须根据君主的意志而废存转移;君主对国家切事物和全体臣民拥有全面、绝对的权力,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可以“言出法随”,对臣民随意进行生杀予夺,而不受任何法律制度的制约;君主被称为“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集神权、政权、父权、师权(思想权威)于一身;任何人不得公开怀疑、触犯君主的这种权力和地位,否则就会遭到最严厉的制裁

29、这个教练可不跟你开玩笑,他是有着生杀予夺大权的上帝

30、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百姓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31、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百姓可以生杀予夺,百姓没有一点自主权

32、这位身居高职的人物手握对众多人口的生杀予夺大权。

33、宗族具备了作为治安权威所必须具备的约束力大小事务的裁决权,在族中享有大小事务的裁决权,握有生杀予夺大权,具备强制力。

34、一百九历代封建王朝,皇帝对老百姓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老百姓则没有一点起码的政治权利。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