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头:mǔdāntóu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旧时妇女的一种发型。清李渔《风筝误·艰配》:“小姐梳完了,这是近来新兴的牡丹头,好看,好看。”
1、鞋上除了必具的虎头、虎眉、虎目外,还有莲花头、牡丹头、南瓜头……有歌曰:一对牡丹一对莲,养的孩子中状元;一对石榴一对瓜,孩子活到八十八。
2、还虑寒山太枯寂,婉客分到牡丹头。
4、《闲情偶寄?声容?修容》:“窃怪今之所谓‘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种种新式,非不穷新极异,令人改观。
5、高髻:清代高髻都以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如康熙、乾隆年间流行的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即属此类。
6、予前论髻,欲人革去“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等怪形,而以假发作云龙等式,客有过之者,谓“吾侪立法,当使天下去赝存真,奈何教人为伪?
7、还虑寒山太枯寂,婉容分到牡丹头。
8、牡丹头:高髻的一种,苏州流行此式,后逐渐传到北方。
9、如《春灯闹》中的真连城投龙阳癖之所好,装扮成妇人:"原来真生的头发,足有五尺余长,所以梳得那时样牡丹头,燕尾鬓,傍着鬓边,插上翠钿玉蝶,把一件大红花的绉纱的袄儿,穿在上身,罩着一领鸦青色的绣花衫子,下面紧着罗裙八幅,不移时,打扮得来袅袅婷婷,宛然是一美妇,虽所谓沉鱼落雁之容,倾国倾城之色,不过是也。
10、洞宾不发一言,牡丹头也不回地走了。
11、面对吸收了古尔丹头颅力量的伊利丹,塔隆宣誓了效忠。牡丹头:高髻的一种,苏州流行此式,后逐渐传到北方。
12、尤侗诗:“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
13、牡丹头是一种高髻,苏州盛行此式,后逐渐流行北方。
14、窃怪今之所谓“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种种新式,非不穷新极异,令人改观,然于当然应有,形色相类之义,则一无取焉。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