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颜:kàng yán 基本解释:[be solemn and just] 态度严正因抗颜而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详细解释:1. 犹正色。谓态度严正。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輒譁笑之,以为狂人。独 韩愈 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説》,因抗颜而为师。” 元 袁桷 《次韵伯庸十韵》:“抗颜躬蹇蹇,蒙顶髮星星。”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闻得今日还要蓆藁入朝,抗颜力諍。”后亦指为人之师。 清 黄景仁 《赠程生人中》诗:“抗颜已弥载,无术相蒸陶。”2. 犹面对。 李大钊 《“今”与“古”》:“即单就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而论,已足以抗颜古人而无愧。”★◎ 抗颜 kàngyán[be solemn and just] 态度严正因抗颜而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面色严正不屈。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宋.苏轼〈上刘侍读书〉:「抗颜高议,自以无前。」
1、先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然后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自己不敢“街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去为人师;接着联系艰难的处境,平时不为人师,都要意外遭人口舌,如果一旦为人师,则会招来更多的攻进;继而又以孙子行冠礼而为外廷所笑为例,说明凡“独为所不为”都要遭到非难嘲笑。
2、近世风俗大坏,人心不古,大臣持禄固位,折节於台谏,台谏怙势恃力,抗颜於大臣,安所得廉远堂高之义哉?
3、然而当他一旦得以迁升,则又“抗颜庄色以居之”,而“彼其下者,又为卑身屈体之状以进焉,彼亦安受之而已”。
4、教学是一种感情艺术,韩愈“抗颜为师”“以师自任”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正是他教学生动活泼、不拘俗套的原因所在。
5、敲朴喧喧,牒诉匆匆,抗颜自喜。
6、少陵何事得与执金鼓而抗颜行也?1939年10月,少陵被调去四会审查。
7、宣统《宁州志?人物》中说:“诸望姓见禄家军麾盖,无敢抗颜行者。
8、少陵何事得与执金鼓而抗颜行也?
9、公乘不仁是我国最早的有名有姓的秉公无私、抗颜犯上的酒律执法官,奠定了酒场上人人平等的酒刑法的根本原则。
10、涂料.抗颜料扩散的比较
11、而又畏前所陈者,前所陈者:指前边所说抗颜为师,遭人非笑的情况。
12、唐德宗贞元18年(公元802年),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耻学于师”的风气,而且,这种风气已从魏晋始流传几百年了,“师道之不闻也久矣”,当时韩愈刚进国子监当四门博士,面对这种不良风气,为恢复师道,不仅自己抗颜为师,并做《师说》,对师道作了精辟的论述。
13、宋曾巩《谢中书舍人表》:“臣素坚好古之诚,粗识爱君之义,既抗颜而就列,敢恕己以怀私?
14、但是,对韩愈不顾世俗嘲骂而“抗颜为师”的作法,他表示自己没有勇气这样做,但他又不是完全放弃为师,而是去为师之名,行为师之实。
15、夫楚当春秋鲁文宣之际,土方辟,兵方强,国势方张,齐晋秦宋无敢抗颜行,谁能祸楚者!
16、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宣统《宁州志?人物》中说:“诸望姓见禄家军麾盖,无敢抗颜行者。
17、黄人《<清文汇>序》:“唐宋以还,乃立古文之颛名:论道经世者,或薄为丧志,而不屑染指;?华绣?者,又?於客气,而不敢抗颜;遂孤行艺苑,若别为一种之学术,一种之思想。
18、予小子顾抗颜而」步其后尘,毋乃滋愧也乎?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