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wǎ là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明 代对西部 蒙古 各族的总称。 元 代称 斡亦剌 , 清 代称 卫拉特 或 额鲁特 。居住在 巴尔喀什湖 东南面,包括现 新疆 北部及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西部的广大地区。2. 鱼名。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瓦剌》:“西海有鱼名瓦剌,其目入水则暗,出水则明。凡物皆动下頦,此鱼独动上齶。见人远则哭,近则噬。故西域称假慈悲者曰瓦剌。”★元朝亡后所分出的一部落,约包括现今的新疆北部与蒙古西部。明英宗时,也先其部太师,屡寇明边,英宗亲征,至土木堡,竟被掳。后来也先自立为大元田盛可汗,据有大漠南北地,势极强,至也先死而衰。清初,漠西蒙古分和硕特、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四卫拉特(即瓦剌)。四部之中,以准噶尔最强,乾隆年间讨平之。清代官书作「厄鲁特」,也作「额鲁特」。
1、的确,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自古豪杰英雄辈出??有“千场纵赙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邯郸游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地刺客荆轲;有“士为知己者死”的邢地刺客豫让,有景阳冈赤手打虎的清河好汉武松,有“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涿郡猛张飞;有英勇抗击蒙古瓦剌族入侵,写下“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壮烈诗篇的于谦;有戊戌变法失败,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共产主义斗士李大钊;有英勇抗击日寇,血染沙场的狼牙山五壮士……古往今来,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赵歌。
2、李贤义解释说:“这项收购有助于我们加快在汽车玻璃业务上的增长速度。二十二年,瓦剌贤义王太平部下来贡,中道为贼所梗,困即来遣人卫送至京。
3、景泰五年(1454)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杀,瓦剌势衰。
4、瓦剌进逼北京时,曾主张迁都的大臣徐理遭到过于谦的驳斥,几年后他改名为徐有贞,继续在朝中任职,私下对于谦切齿痛恨。
5、同年十月蒙古族瓦剌部三万余人攻围本关,甚急,罗通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据城固守,在罗通的指挥下打败瓦剌,保住居庸关,同时京师得以保全,随后晋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并得到皇帝的敕奖。
6、由于在匈牙利蒙古军遭受到巨大的捐失,再无力继续进军,加上于1242年,传来了窝阔台的死讯,拔都遂率军东返,经瓦剌吉亚、穆尔达维亚等地,于1243年初到达并留驻于里河(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斡耳朵。
7、15世纪中叶,蒙古瓦剌部强盛,明廷赠送给瓦剌可汗的礼物中就有火不思。
8、瓦剌将额森部迫近京畿,守城官兵紧闭城门,城外老幼万余人无法进城,呼天号地求救。
9、元属别失八里,明为瓦剌游牧地,称敦刺城或特纳格尔。
10、还如明正统年间,土木之变后,瓦剌部入侵北京。
12、不料,梅普和刘通留了一手,吴大郎浑然不觉中深重剧毒,追踪而至的刘通和梅普夺走了两块印版,准备取出宝藏献给瓦剌国王。
13、乙亥,谕边将,瓦剌秦驾至,不得轻出。
15、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京师震动。
17、等为阿剌知院等所杀,瓦剌从此走向分裂。
18、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19、制胡琴如火不思,卷顾龙首,精工细刻,夔妃准法。部强盛,明廷赠送给瓦剌可汗的礼物中就有火不思。
20、金幼孜传》:“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
21、一年后,瓦剌部落首领主动向明朝求和,归还了英宗,英宗返回北京后被尊为“太上皇”,许怀显因首倡筹饷戍边有功,被朝迁封为尚义郎,并恩准其建尚义坊,造尚义堂。
22、第二天,瓦剌首领也先率军追至,并包围了土木堡。
23、又明年征瓦剌,太孙侍行。
24、秋七月甲辰,敕各边练军备瓦剌。
25、瓦剌军控制当地唯一水深?一土木堡两侧的一条小河。
26、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俘获,放回后即居在此地,明末毁废。
27、是日,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与瓦剌战于阳和,败没。
29、癸巳,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部落溃散,遂驻师不进。
30、是年,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乌斯藏、瓦剌、?泥入贡。
31、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
32、但明军自己也乱了方阵,瓦剌军乘机反击,明军败退,武兴中流矢死。
33、瓦剌兵犯境,满朝文武震惊。
34、他在杀死一名锦衣卫官员后搜获太监汪直给龙瑚父亲龙文光的一封信,遂乘机混进龙府,在龙府查明,文光以告老还乡之名前往泰山系奉汪命,旨在与瓦剌国议和,并串通叛徒制造了南天门的惨案;他还意外得知文光害友谋夺朋友妻女的秘密。
35、;南北朝时期,“贝加尔湖”先被柔然控制,后又被突厥控制,名仍称为“于巳尼大水”;隋朝时期,“贝加尔湖”被东突厥控制,复改称“北海”;到了唐朝前期,“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归关内道骨利干属,“贝加尔湖”也改称为“小海”;后东突厥(史称后突厥)复国,“贝加尔湖”复归突厥,后又归回鹘所辖,仍称“小海”;宋朝,“贝加尔湖”被蒙古八剌(音là)忽部控制;蒙元时期,“贝加尔湖”又划入蒙古帝国版图,属“岭北行省”;明朝时期,“贝加尔湖”被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直到满清时期,“贝加尔湖”才被沙俄控制(满清后期“贝加尔湖”一度称为“柏海儿湖”)。
36、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太后命?王监国。
37、后其部与瓦剌分离,归顺明朝。
38、何况瓦剌国中还有一个居心叵测、凶残毒辣的太师也先在处处设梗,事事刁难?
39、他忠于张士诚,但反对借兵瓦剌,带毒伤与云舞阳比武,身亡。
40、孛儿只斤?阿噜台曾率部去攻打瓦剌部,反被打败。
41、以夷制夷”的政策不能说不够成功,携帝国之大威力,威逼利诱之下,各少数民族忍气吞声,多年来边境问题并不严重,瓦剌、倭寇也仅仅只是嚣张一时,帝国政府更多关注的还是内部问题。
42、五年(1454)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杀,瓦剌势衰。
43、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场上打败那个让他蒙受耻辱的人,而那人就是现今在城外扬威耀武的瓦剌太师也先。
44、后来,瓦剌贪图明朝回赐的欲望越来越大,贡使人数日益增加。
45、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
46、显然,明军到达土木堡时,堡南河流已为瓦剌所踞。
47、吴大郎还告知六婆,小翠也是瓦剌的间谍,并不是六婆的女儿。
48、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
49、再嫁龙文光,不料龙文光为人奸诈,枉法徇私,并勾结瓦剌外族,卖国求荣。
50、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
51、土木之变”后,蒙古瓦剌首领也先很快就率军包围了京城,形势万分危急。
52、内并贤义、安乐两王之众,统一瓦剌四部。
53、跟随着英宗的鸿来和“王振”引来洪换天护航保驾,没想到局面陡变,英宗被擒,作为俘虏被押送瓦剌国。
54、这位“少主”后来在瓦剌国担任了官职,他的儿子张宗周,也就是张丹枫之父。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