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化

爱造句 3年前 (2022-05-19) 新词造句 186 0

浑化:húnhuà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谓旧时科举,被解送应试者全部录取。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京兆府解送》:“神州解送,自开元、天宝之际,率以在上十人,谓之等第,必求名实相副,以滋教化之源。小宗伯倚而选之,或至浑化。不然,十得七八。”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秋荐五十有五人,殊无确然之説。世南尝闻之先生长者云,旧额三十五人。自范文正公守此邦,通榜浑化,骤增员数。”2.同“浑花”。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骰子采有浑化。见《徐温传》:与刘信博,歛骰子曰:‘苟无二心,当成浑化。’一掷六子皆赤。”1.浑然化一,融为一体。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王闿运《论文体》:“古之名篇,乃自相袭,由近而远,正有楷梯;譬之临书,当须池水尽墨;至其浑化,在自运耳。”郭沫若《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就鉴赏方面而言,必使儿童感识之时,如出自自家心坎,于不识不知之间而与之起浑然化一的作用。能依据儿童心理而不用儿童本位的文字以表现,不能起此浑化作用。”2.犹懵懂。冰心《南归》:“涵从小是个浑化的人,往常母亲病着,他并不会怎样的小心伏侍。这次却使我有无限的惊奇!他静默医生,体贴得像保姆。”★兼容并蓄,融为一体。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陆原静书》:「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朴实不明利害。如:「他是个浑化的人,从来不跟人计较这些小事。」

1、必内而决七情,断凡息,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于纯阳,此内而剑学之筑基,内壳通而坚实也。

2、如:浑花(浑化。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

3、用笔婉曲,浑化无痕。

image.png

4、之迹交融,易产生淋漓浑化的效果;着色后点苔,则纸面为水色胶结,着色处变为熟纸,墨色不能渗入,这时如用浓墨点苔,更能收提神醒目的作用。

5、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

6、作品中,书骨、诗境、音韵、舞情、艺势、物势、象势,以及美学品味、程式趣味、民间艺术风情均浑化相融。

7、始而以性求情,既而以情归性,又既而性情和合,又既而性情浑化,结成一个真灵至宝。

8、二百五杨涛的出发点与此大相径庭,他从运笔开始,就打破了篆书原有的格式,什么逆入平出、藏头护尾等一概都浑化在对笔画和字体的深入体察中。

9、问涂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

10、(《词曲概》)《檀弓》的浑化、古乐府的“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于天籁”,就是“造乎自然”,也就是“由人复天”。

11、紧接着“月满空江雁影寒”,绘景渲情,浑化无迹,弥漫着吊古伤今、孤独无奈的意绪。

12、天人浑化至精学问在无我复命归真第一人品要如他。

13、(《蚕尾续文》)论旨与前语相近,都是推崇一种超越语言局限的浑化境界。

14、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

15、这就是清人周济所说的:“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

16、朱祖谋曰:君词导源碧山,复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与周止庵氏说契若针芥。

17、其词导源碧山,复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与周济之说固契若针芥也。

18、(858~922)提出了“人主浑化”的观点。

19、这两句将人与花结合来写,沾带晨露的娇艳海棠,深情脉脉的纯洁女郎,交相辉映,浑化为一。

20、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序论》)。

21、作者体物工细,运笔浑化,成功地做到了人情物态的水乳交融。

22、笔姿跳宕而又浑化无痕,写意性强,得后主词之神。

23、这是古人练功直接走上人天浑化的途径。

24、又浑化清、宁而一之,更至于空灵。

25、《南归》:“涵从小是个浑化的人,往常母亲病着,他并不会怎样的小心伏侍。

26、结构圆美流宕,浑化无迹。

27、此诗,写萤与汉苑、秦陵的关系,浑化无迹。

28、殆与泉茗相浑化者矣,不足以洗尘嚣而谢膏绮乎?

29、小宗伯倚而选之,或至浑化。

30、浑之体:以灵神,又浑化清、宁而一之,则浑之体立。

31、如:浑花(浑化。

32、只有这样,我们练“人天浑化”才有基础。

33、《檀弓》浑化,语疏而情密,天之全也。

34、本词笔意清刚秀逸,词中多翻用前人诗词成句机时浑化自然,不露斧凿痕迹。

35、数日后疱疹内液体浑化脓,形成深溃疡,约2周后结痂脱落。

image.png

36、轮廓与皴交搭浑化,随廓随皴,方得其妙。

37、浑化理念的门径追寻??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文学前沿》第10期(2005)。

38、下片写身在京都而感生的家国身世之感,以人与红叶相映,显得自然浑化。

39、并主张“问涂碧山(王沂孙)?历梦窗(吴文英)?稼轩(辛弃疾)?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虽想博观约取?仍不免囿於“婉约”一派。

40、这两个的历史掌故,切合题旨,符合现实,随手拈来,浑化无痕,不愧为用典的妙手。纵观张本静笔下的墨竹,浓淡变幻,浑化自如,构图匠心独运,意境高远格调超然

41、是咏雁也是咏人,是亦雁亦人,浑化无迹的佳作。

42、昔伏牛氏祖云:果尔志向上,当先静以筑其基,存之深养之熟,内外三宝合一,浑化归一。

43、1749年返回家乡,声称他通晓宗教奥义,深知“天人合一和浑化的奥妙”,开始宣讲苏菲学理。

44、庄子的情思移诸胡蝶身上,于是产生了主客体的浑化,“不知周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