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赐

爱造句 3年前 (2022-05-19) 经典造句 200 0

敕赐:chì c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皇帝的赏赐。《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谨遣私署待中 张绍 、光禄大夫 譙周 、駙马都尉 邓良 奉齎印綬,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 明 《端午食赐粽有感》诗:“天恩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觴。”★君主诰命赏赐。《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存亡敕赐,惟所裁之。」《水浒传.第九回》:「他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自陈桥让位有德,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

1、中门的:“贞节垂芳”匾斜悬于两柱之间,匾长2米,宽65厘米,厚9厘米,“贞节垂芳”四字均15×10厘米见方,字后题“敕赐文林郎徐闻知县张三仁题”其下及匾后也刻有文字,但因苔藓厚积,字迹无法辩认。

2、高宗敕赐重建,并御书宫额。

3、【来源】朱子语类》卷三二:“不知务民之义,亵近鬼神只是枉费心力。元揭?斯《大元敕赐修堰碑》:“为政不本於农,不先於水,是为不知务。

4、【示例】因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圣人敕赐势剑金牌,着老夫先斩后奏。

5、柴荣的嫡派子孙,因陈桥让位有德,宋太祖敕赐丹书铁券在家中。

6、楼长21.7米,宽18.3米,高12米,属典型的宫殿式建筑,现藏有万历四年内阁首辅申时行题写的“敕赐智果寺”匾,并保存有明“慈圣宣明肃皇太后所赐”佛经3000余卷、4178册,属于明北藏,大内祝崇寺汉经厂印制,经折装,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国佛教文化乃至欧亚佛教的重要史料

7、聘请毕奂午、吕庆庚、李尔重、李健章、李蕤、武克仁、胡国瑞、程云等为顾问。明武宗亲封“威武大将军”,玺书“威武克振”匾赠谭乔彻,并敕赐建造谭邦城。

8、民族时有纠纷,兵戈不绝,故当朝皇帝将这堂水陆画敕赐宝宁寺镇边,以望减少战乱,保边安宁。

9、上京后皇帝敕赐他告老还乡

10、唐初高僧道宣口述,由其弟子义常记录的〉《香山大悲菩萨传》、宋代祖?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宋代正觉的《云岩大悲》、宋代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元代管道升的《观世音菩萨传略》、《古今图书集成》、《增订广舆记》、明代觉琏的《妙善不招驸马成佛无疑》、元代元好问的《东游略记.梁县香山寺记》、兴源堂刊本《观音济度本愿真经》、清代曼陀罗室主人的《观音菩萨的故事》、清本《观音菩萨颂》、臧励和主编的《古今地名大辞典》、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杨焕成主编的《河南文物名胜史迹》、潘民中的《平顶山历史文化谈片》、杨作龙的《中原文化景观》,英豪的《观音菩萨:中国第一佛》、罗伟国的《话说观音》、英国人杜德桥的《观音菩萨缘起考》、林梅村的《洛阳所出卢文井栏题记?兼论东汉洛阳的僧团和佛寺》、温金玉的《观音文化与女性》、张总的《说不尽的观世音》、拙作《香山寺历史文化研究》、明天顺《大明一统名胜志》、明成化《河南通志》、清乾隆《宝丰县志》、清嘉靖《宝丰县志》、清道光《宝丰县志》、《平顶山市志》、1996年版《宝丰县志》、宋《慈寿院主重海上人灵塔志》、宋《大悲观音菩萨得到正果史话碑》、宋《香山大悲成道传》碑、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明《重修香山寺禅林记》碑、明《敕赐香山禅寺创建白衣观音九老阁记》碑、明《重修伽蓝殿记》碑、清《香山大悲观士音菩萨大普门禅寺重修记》、清《重修香山大普门禅寺碑记》、清《重修香山寺碑记》,以上40余条历史资料,包括佛经、佛教史、历代著述、历代方志、历代碑刻,再加上当地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均明言妙善在河南汝州(今属平顶山市)香山修炼,证道成大悲观音菩萨。

11、太室阙铭(汉)、少室阙铭(汉)、启母阙铭(汉)、堂溪典请雨嵩高庙铭(汉)、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汉)、新密汉画石题记(汉)、巩义摩崖诗刻(汉)、中岳嵩高灵庙碑(北魏)、郑道忠墓志(北魏)、大海寺弥勒造像碑(北魏)、中岳嵩阳寺碑记(东魏)、回郭镇造像碑(东魏)、三堂寺造像碑(东魏)、洪宝造像记(东魏)、张琛墓志铭(东魏)、惠庆造像记(东魏)、大代华岳庙碑(北齐)、刘碑寺造像碑(北齐)、天保三年造像碑(北齐)、道邕造像记(北齐)、天保十年造像碑(北齐)、超化寺唐塔造像碑(北齐)、观音寺造像碑(北齐)、董洪达造像记(北齐)、都邑主丁思善造像碑(北朝)、唐太宗龙潜教书碑(唐)、观音寺碣(唐)、等慈寺碑(唐)、大唐纪功颂碑(唐)、少林寺金刚经刻石(唐)、天后御制诗书碑(唐)、法如禅师碑(唐)、王征君临终口授铭(唐)、封祀坛碑(唐)、潘师正碑碣(唐)、夏日游石淙诗交序(唐)、秋日宴石淙序(唐)、汉忠烈纪公碑(唐)、赐卢正道敕碑(唐)、少林寺戒坛铭(唐)、孟兰盆经摩崖(唐)、居正觉浮图铭(唐)、道安禅师碑(唐)、少林寺碑(唐)、景贤大师身塔记(唐)、郑曾碑(唐)、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唐)、净藏禅师塔铭(唐)、灵运禅师碑(唐)、赵冬曦墓志(唐)、永泰寺碑(唐)、寿春郡霍山县丞崔瀚墓志铭(唐)、敕戒坛碑(唐)、同光禅师塔铭(唐)、法玩禅师塔铭(唐)、会善寺戒坛记(唐)、大德大证禅师碑(唐)、大德演公塔铭(唐)、薛巽、崔蹈规夫妇墓志铭(唐)、状嵩高灵胜诗刻石(唐)、吴府君墓志铭(唐)、?宁等州节度使裴适墓志铭(唐)、老君造像碑(唐)、龙泉寺碑(后梁)、新修嵩岳中天王庙碑(宋)、御制中岳醮告文幢(宋)、冯京墓志(宋)、屯田员外郎辛惟庆墓志(宋)、冯京妻富氏墓志(宋)、太子宾客林潍墓志(宋)、王田墓志(宋)、王咸融夫人石氏墓志(宋)、冯京妻富氏之妹墓志(宋)、欧阳修夫人薛氏墓志(宋)、赵?墓志(宋)、会食宁神院题名碑(宋)、深公碑(宋)、黄庭坚诗书碑(宋)、三十六峰赋石刻(宋)、辛友直夫妇墓志(宋)、晋王庙宋真宗书碑(宋)、西上阁门使高州刺史王温墓志铭(宋)、欧阳?墓志铭(宋)、面壁之塔题字(宋)、达摩颂碑(宋)、欧阳辩墓志铭(宋)、欧阳墓志(宋)、欧阳?墓志铭(宋)、大定重修中岳庙碑(金)、重修唐忠臣李卫公庙记(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金)、贞?重修清凉寺禅院记(金)、重修面壁庵记(金)、新修雪庭西舍记(金)、清河郡侯张思忠神道碑(元)、复庵和尚碑(元)、中岳投龙简诗碑(元)、少林寺裕公道行碑(元)、清河郡侯张思忠神道碑(元)、大藏经碑(元)、照公和尚塔铭(元)、息庵禅师道行碑(元)、达摩大师碑(元)、圣旨碑(元)、松庭和尚塔铭(明)、淳拙禅师塔铭(明)、重修慈云寺碑(明)、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明)、南宗顺禅师行状碑(明)、徒公无方碑(明)、周王旨谕碑(明)、嘉靖重修卢医庙碑(明)、敕赐洞林大觉禅寺历代序碑(明)、嘉靖重修少林寺记(明)、鄢陵端僖王妃李氏合葬圹志(明)、嘉靖重修慈云寺碑记(明)、小山禅师行实碑(明)、解五岳图赠少林僧洪川广令歌碑(明)、游卢岩瀑布诗碑(明)、题达摩面壁诗碑(明)、道公禅师碑(明)、甘露台诗碑(明)、汉寿亭侯画像碑(明)、万历重修慈云寺千佛殿碑记(明)、登泰室诗碑(明)、谒中岳诗碑(明)、少林观武诗碑(明)、天仙白松图碑(明)、一峰园石刻(清)、醉翁亭记刻石(清)、虎牢关碑(清)、乾隆御制诗书碑(清)、乾隆题少林寺诗碑(清)、乾隆重修欧阳寺碑记(清)、建杨桥河神祠碑记(清)、司鼐墓碑(清)、贾峪地震碑(清)、重修嵩山少林寺碑(清)、公议断坡碑(清)、白氏世谱石碣(清)、荥泽大工纪功碑(清)、海上桥大劫文石碑(清)、堤东正俗碑(清)、《瘗鹤铭并序》碑(清)、后周皇陵御制祭文碑(明、清)。

12、后至天宝十载(751)二月八日入灭,报龄七十九,僧夏六十,敕赐大惠禅师。

13、创建于梁代大同年间(535-546),名曰洞阳观;宋代大观六年(1170),卢至柔重修,未成卢逝,后正一道士许元真在官商豪绅的支持下募建成三清殿,宋政和元年(1111),敕赐额为“明阳观”,明代洪武、宣德、弘治年间,相继屡次增葺,清代乾隆三十四年(1796),道士尤清臣募资复修,咸丰十一年(1861)部分建筑被火焚毁,光绪年间(1875-1908),道士冯信向募资重修三清,1925年,雷尊、灵官二殿毁于兵火,后又得冯信向重建,民国三十六年(1947),观内建筑都得以全修,殿堂金碧辉煌,面貌焕然一新。

14、一块“敕赐国恩寺”金光闪闪的大牌高悬在寺门之上。

15、碑亭中的《敕赐感恩寺碑记》石碑,通高达4.2米,正面为汉文,背面为藏文,保存完好,为寺中瑰宝,据首都师大教授谢继盛介绍,该碑记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处有确切年代记载、以汉藏两种文字记录、完整保存时间最长的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

16、敕号圆通大师(宋真宗敕赐)。

17、南朝梁沉约《谢敕赐缉葛启》:“素采冰华,?文霜洁。

18、北宋天禧四年(1020)刻制敕赐双凤山大云院石碑。

19、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下诏赐名为“国恩寺”(今门额上书“敕赐国恩寺”)。

20、《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谨遣私署待中张绍、光禄大夫?周、?马都尉邓良奉?印?,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

21、当一局下完,计算胜负子数,把棋子收入棋奁后,才对客人说明有敕赐死,还把敕书拿给客人看了。

22、政和元年,敕赐慈惠禅师。

23、《谢敕赐祀三皇五帝馀馔启》:“自东京晚世,旷代无闻

24、敕赐骅骝马一匹、衣冠一袭。

25、明《端午食赐粽有感》诗:“天恩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南朝齐谢?《奉和随王殿下》之十三:“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

26、《水浒传》第五一回:“?柴进道:?为是家间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先朝曾敕赐丹书铁券,但有做下不是的人,停藏在家,无人敢搜。

27、行法以禳金兵南侵,敕赐“洞微高士”,后又进封为“赞化先生”,典左街道录,常主持朝廷醮祭之事,以“通真达灵”而名震京师。

28、柴进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江湖上唤做“小旋风”,后周世宗的嫡派子孙,因陈桥让位有德,宋太祖敕赐丹书铁券在家中。

29、奉赍印绶,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

30、胡三省注:“敕额者,敕赐寺额,如慈恩、安国、兴唐之类。

31、寺沿山而建,其属宝山禅林寺,后被划入明洪武年间创修的秦王府琉璃厂内,为王府所重,在嘉靖年间曾经重修,有明嘉靖十七年八月《重修立地坡琉璃厂敕赐崇仁寺下院宝山禅林碑》传世,而近年在琉璃厂遗址新出土的青石质《秦王府宝山寺蘸立记》香幢,幢盖、幢体和底座完整,为四棱柱型,正面刻文为:“皇帝万岁万万岁”,署地名、时间分别为“耀州同官永受里立地坡”、“嘉靖四十一年岁次壬戌正月吉日立”,还刻有主持、僧人及社会各界的捐助人姓名,此香幢现存耀州窑博物馆。

32、碑文为《敕赐大承恩寺记》。

33、天思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觞。

34、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

35、明太祖朱元璋不忘旧愿,敕赐“白云禅寺”,京陵官贾纷相朝觐,史志中录“明皇敕封高峰白云禅寺乃宁郡东南第一古刹也。考古工作者还在一、二号墓以东约1.5公里处发现一块大石碑,碑文记载了陵园禁区内池囿、园林等内容,可能是守陵官员树立的界碑。

36、为本山,派祖为拔队得胜(敕赐‘慧光大圆禅师’)。

37、至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由州府官上表进之,帝览大悦,召入京师,敕赐紫衣,因而敕造译经院。

38、[清江引]谢当今盛明唐主,敕赐为夫妇。

39、〖事例〗奉圣人的命,着老夫再差一员正直的去陈州,结断此一桩公事,就敕赐势剑金牌,~。

40、正统五年(1440)明英宗敕赐匾额,名为灵照寺。

41、尽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异而日新”,“所谓古梵净鼎而新焉”(《敕赐碑》)。

image.png

42、伏查蜀守李冰,已于雍正五年,敕赐封祭,现在灌口地方旅楹松桷,庙貌维新,居民奔走祠下者,香火甚盛。

43、康熙帝封他为“崇梵净觉禅师”,敕赐“禅定寺”匾额。

44、是金世宗敕赐匾额为“灵泉寺”。

45、此联为唐代诗人席豫《奉和敕赐公主镜》诗句联。

46、门前建一牌坊,上书“敕赐开化禅林”六字,故称开化寺。

47、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铭碑高1.88米,宽0.93米,青石质,文为楷体,23行,共751字。

48、古代石刻中,除东魏、北齐造像碑及宋至清碑碣外,会善寺唐碑多而精,诸如《唐敕戒坛碑》,是唐朝帝王敕赐嵩山会善寺琉璃戒坛的唯一物证资料;《道安禅师碑》,刻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宋儋撰文并书丹,书法古朴老练,北宋黄庭坚《山谷题跋》评:“儋书清劲姿媚,惜不多见”;明代傅梅《嵩书》评:“遒劲多骨,风致超逸”;“天中山”题记,正书,字径约53厘米,为唐代颜真卿书法,体现了“雄浑刚健”的特点,给人很强的立体感。

49、历史上江州义门频受兵燹之祸,其中最为惨重的有三次:一是南宋建炎二年(1128)流寇李成率众劫掠,“纵火焚历朝敕赐,义迹俱尽,仅余旌门三间,祠堂五龛,牌坊一座”(2)。

50、碑文记载清梵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敕赐改额为保宁寺及募资补修大雄宝殿和创修万寿宫等事宜

51、碑文说:“(唐)太宗礼毕,敕赐空王佛号,包塑真容,创刹织女,感送袈裟,匾名抱腹寺也”。

52、宋太平兴国年间,敕赐名崇圣寺,元佑年间改名崇福寺。

53、敕赐丹书铁券在家中。

54、如:敕赐(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敕命准许)。

55、南朝齐王融《谢敕赐米启》:“不能负粟百里,分地一廛,上亏温养,自取饥切。

56、明清两朝威灵显赫,三次受朝廷敕赐。

57、南朝梁沉约《谢敕赐冰启》:“窃惟司寒辍响,眇自前代;凌室旷官,历兹永久。

image.png

58、至明永乐九年,乃马金始居以后,国富公之孙,邦宁公(程本)以孝登仕籍,宦游京师,与内阁商公(商辂)相交笔砚,因同题复姓,户部勘会,准令归宗敕赐忠孝(明正统九年复姓归宗)。

59、其中“紫云书院”由明成化皇帝敕赐。

60、少时,敕赐太乐女妓一部,略非所好。

61、敕赐金袄1裘,宝钞50。明宝钞中的一贯钞,票面长一尺,宽六寸。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