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呷:yā xiā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吞吐开合貌。《文选·木华<海赋>》:“轻尘不飞,纤萝不动;犹尚呀呷,餘波独涌。” 李善 注:“呀呷,波相吞吐之貌。” 唐 李白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诗:“双鳃呀呷鰭鬣张,跋剌银盘欲飞去。”《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龑》:“﹝ 刘龑 ﹞每视杀人,则不胜其喜,不觉朵颐,垂涎呀呷,人以为真蛟蜃也。” 清 钱谦益 《黄山游记》二:“雨止,泉益怒,呀呷撞胸,如杵在臼。”★开合吞吐的样子。晋.木华〈海赋〉:「犹尚呀呷,余波独涌。」《新五代史.卷六五.十国世家.南汉世家》:「不觉朵颐,垂涎呀呷。」
1、治肺胃受冷,咳嗽气急,胸膈痞满,喉中呀呷,呕吐涎沫,乳食不下。
2、证见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3、咳而喉中多痰,结于喉间,喉中呀呷有声,发即偃卧不得。
4、肺胃虚寒,咳嗽痰盛,呀呷有声,呕吐停饮,咽喉干痛,上气喘满,面目虚浮,自汗恶风,语声嘶破,背寒中冷,心下悸动,哕逆恶心,全不入食。
5、【选方】①治咳嗽,喉中呀呷作声,积年不瘥者:鲎鱼壳半两,猪牙皂荚一分(去黑皮,涂酥炙焦黄,去子),贝母一分(煨微黄),桔梗一分(去芦头)。》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
6、治小儿肺壅痰实,咳嗽喘急,胸膈痞满,心忪烦闷,痰涎不利,呀呷有声。
7、【主治】肺气不利,咳嗽喘满,胸膈烦闷,痰实施盛,喉中呀呷,鼻流清涕,头痛眩晕,肢体倦疼,咽嗌肿痛。
8、【主治】表寒束其内热,致发哮证,呀呷不已,喘息有音者。
9、开口出气之多,而有牙呷之音,呷音口开,呀者口闭,开口闭口,尽有声音,呀呷二音,合成哮字。
10、最明显的,一是苛酷:“为刀锯、支解、剖剔之刑,每见杀人,则不胜其喜,不觉朵颐,垂涎呀呷”,充分暴露了其统治阶级的残忍本性;二是奢侈:“悉聚南海珍宝,以为玉堂珠殿”气造成劳民伤财;三是开启了宦官专权之门。
11、【功能主治】肺气上童,久病咳嗽,咽膈隘塞,语声不出,津液干燥,痰毒头痛,心神恍惚,及劳嗽咯血、呀呷等疾。
12、治诸呀呷有声,卧睡不得:土朱(朱)不拘多少,为极细末,米醋调,时时进一、二服。
13、若乃霾?潜销,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萝不动;犹尚呀呷,馀波独涌;澎濞?,?磊山垄。
14、胸膈痰饮停聚,咳嗽时呀呷有声。
15、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更详细地叙述了二者见症之异:“喘者,促促气急,喝喝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与喘相类,但不似喘开口出气之多……以胸中多痰,结于喉间,与气相搏,随其呼吸呀呷于喉中作声,……待哮出喉间之痰去,则声稍息;若味不节,其胸中未尽之痰复与新味相结,哮必更作。
16、双鳃呀呷鳍鬣张,跋刺银盘欲飞去”两句。
17、是写赤鳞鱼出水后的神态:赤鳞鱼发着呀呷的声音,鳍鬣都大张开来,在盘中激烈地翻滚着几欲飞走。
18、莫竦,轻尘不飞,纤萝不动,犹尚呀呷,馀波独涌。
19、性聪悟而苛酷,为刀锯、支解、刳剔之刑,每视杀人,则不胜其喜,不觉朵颐,垂涎呀呷,人以为真蛟蜃也。
20、双鳃呀呷鳍鬣张,跋剌银盘欲飞去。
21、【主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朐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久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22、《厘正按摩要术》:“小儿痰壅气塞,呀呷作声;甚至痰漫窍闭,如痴如迷;甚至痰塞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入,在小儿为尤多。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