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政:bì zhèng 基本解释:[bad policy] 损害公益的政治措施改革弊政●详细解释:不良的政令;腐败的政治。《汉书·公孙弘传》:“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异也。”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刺史 柳蒙 等任窃藩条,无心守职,成此弊政,害及平人。” 清 陈天华 《警世钟》:“若説他( 曾国藩 )不知道这些事体,缘何却把他的儿子 曾纪泽 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却不敢把朝廷的弊政更改些儿呢?”★◎ 弊政 bìzhèng[bad policy] 损害公益的政治措施改革弊政★腐败不清明的政治。《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异也。」《孤本元明杂剧.闹铜台.第一折》:「忽听的监仓官弊政,弓兵排列势狰狞。」
1、此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例如宋濂的《渤泥入贡记》、商辂的《赠行人刘偕立使西南夷序》涉及到明代和南洋诸岛的友好往来;吴桂芳的《议阻澳夷进贡疏》、庞尚鹏的《题为陈末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事》,记述了澳门的情况及其被蒲都丽家(葡萄牙)占领的经过;徐学聚的《报取回吕宋囚商疏》,说出了当时吕宋惨杀华人万余人的惨状;余子俊的《添设将官事》,宋懋澄的;东征纪略》,记载了明王朝与建州女真族之间的战事;周忱的《与户部诸公书》,指出苏松户口流亡的严重性,并以太仓为例,批评了当时的弊政;耿裕的《灾异疏》记述了光禄寺的厨役原先就有六千三百八十名,后来又增添一千五百名,可见当时官僚机构的庞大和统治者的腐败。
2、傅腊塔至官,清弊政,斥贪墨,谳狱尤明慎。
3、养冲疏言旗尉之横,且云崇祯初政及天启弊政。
4、是时,江南有七样弊政,振之能昌言无忌。
6、在仅有数月的“永贞革新”中,永贞党人厉己竭节、铲革弊政、简放冗人、节制国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社稷得幸,百姓欢呼,刘禹锡便是这场政治革新的的领袖人物与中坚力量,刀口起舞,出生入死。
7、五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分裂割据、弊政丛生时期,又是迈向统一的过渡性阶段。
8、他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庆历新政”中建议改革弊政的著名奏章。
9、他把社会祸乱的根源归之于“愚主”,而希望明君贤臣改革弊政,实施正确政策,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要求。彼後嗣之愚主,见天下莫敢与之违,自谓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意林》作「情」),骋其邪欲,君臣宣淫,上下同恶。
10、(《张太岳集》卷45)因此,张居正在万历初年所要变革的主要是嘉靖革新之后再次生成的弊政,他并没有提出超越嘉靖革新的变革主张,其所言“敬天法祖”、“孝莫大于遵祖”、“率由旧章”等绝非虚语,故他的施政特点就是恢复有益于时政的嘉靖革新措施,他能做的就是“综核名实”、“崇法务实”、“遵守成宪”而已。
11、明李东阳《通达下情题本》:“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戒饬?臣,痛加修省,特降纶音,令内外各衙门开查弊政,远近欢动,称颂圣明。
12、同治四年,援例为道员,分省湖南,谒巡抚李瀚章,写有《官制论》,主张于州县大加整顿,权宜归一,职宜分治,津贴从优,尽革陋规弊政,酌删公罪处分,严惩贪酷私罪。
13、整顿吏治,革除弊政,有“门以内冰清,门以外春盎”之誉。
14、这种委婉劝说的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尽情尽理,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所以齐王接受了意见,并立即下令,改革弊政。
15、疏陈鄂昌平反状,旨嘉奖。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
16、李昪即位之后,积极改革弊政,缓征赋税,兴利除害,休养生息,数年之间,使江淮大地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接着国家即呈现旷土尽辟、桑柘满野的繁盛景象。
17、这种忧患,来自于国家弊政所导致的严重形势。
18、宪宗时官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对当时的举措失当,奖罚失据等弊政,敢上书匡正。
19、阳嘉二年(133),李固应策问,直陈朝廷弊政。
20、他在参加科举考试时,不畏落第和杀身危险,直揭当朝弊政,试卷中有“武衰国耗”等语,主考看了“相顾错愕”,为其担心,但皆认为其必将是位敢杀身报国的节烈忠臣,击节相道“为子庆,为国家得人庆”京都学子争相抄录其文章名句,一时“名高郢中,纸贵洛下”。
21、例如在固安时,上任不久他就革除不少弊政,其中的一项科敛每年减去百姓负担粮二千多石。
22、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章申公子厚,与其叔安仁令书曰:‘弊政之后,谅烦整葺。
23、以来的弊政,“黜酷吏,罢汰冗官”;他还厉行节约,躬行节俭。
24、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
25、宣和年间(1119~1125)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很高,闻名于时。
26、明李东阳《通达下情题本》:“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戒饬?臣,痛加修省,特降纶音,令内外各衙门开查弊政,远近欢动,称颂圣明。墓前有礼部尚书吴椿撰写的《纶音》碑一块,记述了王公的生平,还有道光十八年(1838)其子元榜、元林、元?为父、母、继配竖碑一块。
27、同光之际,由于内政不修,外侮日深,都察院内的一些御史言官和词苑讲官出而指陈时政,弹劾奸邪,力倡整饬纪纲,改革弊政。
28、张居正改革弊政时,保守派纷纷被罢官贬谪,因时行“蕴藉不立岸异”,反而步步升官。
29、五将来年长,即成冠礼,而亲掌朝政,则振兴汉统,复光武之盛事,为期不远也!如今父亲辅政,平定十常侍之乱,罢黜前朝弊政,擢天下名士相佐。
30、由此?“义役”便在民间实行?并于绍兴三十二年得到知婺州吴芾的称赞。摘要南宋义役多被学界视为一大弊政,但它其实存在一个由利趋弊的过程。
31、庚辰,命诸司详议害民弊政。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