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sònglián 基本解释:明初大臣。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1360年与刘基等人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先生。洪武初奉命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掌起草诏令)。后因长孙宋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被流放,中途病死。生平著作甚多,为明初一代文宗,有《宋学士文集》等。●详细解释:明初大臣。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1360年与刘基等人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先生。洪武初奉命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掌起草诏令)。后因长孙宋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被流放,中途病死。生平著作甚多,为明初一代文宗,有《宋学士文集》等。
1、出处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2、明宋濂《蟠桃核赋》:“凤卣鸾彝,同藏珍於天府;星形月魄,挟?气於蓬瀛。
3、明宋濂《<丹崖集>序》:“沈涵於经而为之本原,餍饫於史而助其波澜,出入诸子百家以博其支流。
4、明宋濂《送许时用还越中序》:“濂窃自念时用英俊士,此行何所不至,鸾台凤阁将以次而升,何日能赋归?
5、明宋濂《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于时右丞李公,实以上之懿亲,总受蕃宣之寄,而兼命参知政事。
6、幸亏宋濂先生料事如神,使郑氏一家得免灭门之祸。
7、明宋濂《元故翰林待制雷府君墓志铭》:“汉之循吏当可拟,元龟护印曳其尾,穹石序功文煜炜。
8、明宋濂《义乌方府君墓志铭》:“其遇宗族内外姻,多煦煦有恩意。
9、明宋濂《惜阴轩记》:“今昌龄沉笃而专悫,非无志也;读书而能文,非不学也。
10、明宋濂《凝道记?采苓符》:“生民流亡,伥伥无所依,以墟莽为楼馆。
11、隋唐之后,官私印章基本都为铜质,明中期石章风行后,铜章才渐被弃置。”明宋濂《处州季君墓铭》:“手麾义旌,从者如水,左捕右攘,朱衣铜章。
12、出处:明?宋濂《凤阳陈方式赠二代碑铭》:“当时元夫志士,无不拿风跃云,吐阳嘘阴,致身于九霄之上。
13、明宋濂《元故曾府君石表辞》:“当宋初改物,遗黎故老,犹有存者。
14、明?宋濂《温忠靖王庙堂碑》:“弼赞玄化归一钧。
15、明宋濂《无尽灯禅师行业碑铭》:“禅师一钵自将,策厉学徒於寂寞之滨。
16、明宋濂《送吕仲善使北平采史序》:“佥以为北平乃元主故都,其文献必有足徵者,非精练博敏之士未易以集其事。
17、《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从刊》本).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18、明宋濂《题<栲栳山人诗集>后》:“其出言可为世则,其制行可为世范,所以名阀之家虽凋瘁,多藉之以自立崛起。
19、【出处】明?宋濂《丽水黄府君墓铭》:“?黄许?性刚严,逢人不能为卑辞媚色。
20、明宋濂《<郭考功文集>序》:“文学侍从之臣,亦皆博习经艺,彰露文彩,足以……摅其献替赞襄之益,致其黼黻藻会之盛。
21、出处明?宋濂《史处士墓碑文》:“自是益韬光敛彩,系情山水间。
22、《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23、此从三续疑年录据宋濂作墓志)少警悟。
24、明?宋濂《篷轩铭》:“凡厥弟子,泳涵圣髓,一苇杭之,毋或中止。
25、明宋濂《邓弼传》:“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止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
26、明宋濂《赠定岩上人入东序》:“弘敷固假於教仪,妙悟须资於禅定,所以销融其?浊,振拔其精明,降伏其尘劳,跻登其实际,非知力之所强,必顿觉而后成。
27、明宋濂《双桂轩记》:“今逢圣时,复嗜学不厌,思学趾前人遗芳。
28、明宋濂《赠梁建中序》:“余也赋质凡庸,有志弗强。
29、明宋濂《贞节堂记》:“《柏舟》之诗,不作久矣,余於妇庄,宁不若闻空谷跫音乎!
30、明宋濂《曾君石表辞》:“府君被服俨雅,挥麈谈笑,?然如霞外人。
31、出处:明?宋濂《阅江楼记》:“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32、玄真子,俗名肖俊,道号玄真子,善堪舆风水,乃民间地理风水奇人。〖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33、明宋濂《<昭鉴录>序》:“呜呼,?训具在,赫若日星之临,览是?者,其懋戒之哉!
34、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35、想想孔子的韦编三绝,宋濂的寒日抄书,刘秀的手不释卷,李密的牛角挂书,好像是读书人编出来的故事一样,陌生而又遥远。
36、卿等当广询通音韵者重?定之,于是翰林侍讲学士臣乐韶凤,臣宋濂待制,臣王??撰,臣李叔允编?,臣朱右、臣赵埙、臣朱廉典簿、臣瞿庄臣、邹孟达典簿、臣孙?臣、答禄,与权钦遵明诏研精覃思,壹以中原雅音为定,复恐拘于方言无以达于上下,质正于左御史大夫臣汪广洋、右御史大夫臣陈宁、御史中丞臣刘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臣陶凯,凡六誊藁始克成编其音谐韵协者并入之,否则析之义同字同而两见者合之旧,避宋讳而不收者补之注释,则一依毛晃父子之旧,勒成一十六卷计七十六韵,共若干万言书奏赐名曰洪武正韵,敕臣濂为之序,臣濂窃惟司马光有云备万物之体用者莫过于字,包众字之形声者莫过于韵,所谓三才之道性命道德之奥礼乐刑政之原皆有系于此,诚不可不慎也。
37、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再如:撰写一篇得体的墓志铭。
38、明宋濂《天龙禅师无
39、明宋濂《题欧阳率更帖》:“然而信本虽极力追仿右军,而其规矩媚趣或得大令为多。
40、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41、赵孟俯一生沉浸于古法之中,他的学书之路乃是从艰辛的临古中走出,并努力从古人书法中汲取养分,是天资与勤奋的结合,正如宋濂所云:『今人临二王书,不过随人作计,如卖花担卜看桃李耳。
42、明宋濂《送黄伴读东还故里》诗之三:“尔年逾二十,文采照青秋。
43、出处:明?宋濂《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余悉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至四十春秋,一旦神会心融,灼见圣贤之大指。
44、明宋濂《虞文靖公像赞》:“手握化枢,人文昭明也。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