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怪:yūguà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指神怪。三国魏曹操《精列》诗:“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至於托云龙,説迂怪,丰隆求宓妃,鴆鸟媒娀女,诡异之辞也。”2.迂阔怪诞。《隋书·礼仪志七》:“舆輦衣冠,甚多迂怪。”宋苏辙《御试制策》:“其言皆迂怪而难信。”清归庄《顾宁人去冬寄诗次韵答之》:“但忧吾友性,迂怪终不悛。”

1、早孤,家贫,攻苦力学,志趣高简,不事声气结纳,人多以迂怪目之。
2、繁称博引,多参以迂怪荒唐之说。
3、多录口?,又采迂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
4、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
5、文章中对以苟贱奸欺为“中庸”,廉直者反被讥为“迂怪”的世风,也进行了批评。
6、王劭任著作郎近二十年,专门负责撰修国史,编著《隋书》八十卷,内容庞繁大多是起居记录、文帝言论以及口敕,其中不乏迂怪不经的故事和街头巷尾的传闻轶事。
7、然考冰所注《素问》,义蕴宏深,文词典雅,不似此书之迂怪。
8、80卷,该书采录了隋朝开皇、仁寿年间的旧事,编而次之,以类相从,各有其目;内容庞杂,多为纪录口敕,采集迂怪不经的故事及街头巷尼的传闻轶事。
9、即使一辈子做布衣,也不肯与官交往,个个是“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评金农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