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体:chǔcít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1、兮”字放于句尾,说明诗人创造的楚辞体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
2、刘向《说苑》中的《越人歌》是楚民歌向“楚辞体”发展的标志。
3、此诗在形式上采用句中夹入“兮”字的楚辞体,这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
4、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5、《诗人玉屑?诗体上》:“有楚辞,屈宋以下,效楚辞体者,皆谓之楚辞。
6、赋源于楚辞体,流行于两汉,有诗的韵脚,崇尚铺张扬厉。
7、骚体,亦称楚辞体。
8、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9、论楚辞体的内在特质兼说楚骚传统
10、以汉代楚辞体赋、汉大赋、汉代诗歌为例,剖析了政治教化的观念如何在这些文体中渗透,并形成了汉代文学的创作风格和特征。
11、北岸的兴山一带,在其他歌种中已成绝响;其曲体结构与楚辞体式多有相似,从中尚能找到古代巴楚之地祭神乐歌的影子。
13、启母阙有两方铭文,均在西阙北面,一方为开母庙阙铭,篆书,前12行为题名,后24行为四言颂辞和仿楚辞体裁的赋,记述夏禹及其父鲧治水的故事和赞扬启母的功绩。《诗经》作品主要为四言体,篇幅不大,以重章迭句的形式构成,屈原的楚辞作品则为长句,大量使
16、在文体上,贾谊《?鸟赋》开始有异楚辞,为楚辞体向赋体过渡的作品;而枚乘的《七发》则是散体大赋正式定型的标志。
17、楚辞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精神,是深厚博大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18、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19、以来的四言体或模仿楚辞体。
20、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
21、因为辞赋源头,在于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楚辞体。
22、古代真正开赋体诗歌先河的是先秦时期的诗人屈原,“楚辞体”中的《离骚》是代表作。中国辞赋文化网副站长丹东谷子对《吊武穆赋(并序)》评曰:“屈骚风范,承继楚辞体式。
23、《略论楚辞体作品在汉代的流变》,《中国韵文学刊》1990年第3期。
24、《沧浪》《凤兮》二歌,已开楚辞体格。
25、他的创作洋溢着深厚的爱国热情,在形式上采用南方的楚辞体,句子长短参差,篇幅一般较长,充分表现了他那热烈奔放的感情。
26、屈原是楚辞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辞体诗歌的创始人。
27、楚辞体现了中罔人独特的审美精神,是深厚博大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28、在石碑背后的东西两侧墙壁上,镶嵌着屈原所作楚辞体诗歌《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怀沙》等石刻。
29、如屈原等人,既是诗人,又是楚辞体辞赋家。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