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衔

爱造句 3年前 (2022-04-29) 词语造句 113 0

虚衔:xūxi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空职衔。相对于实职而言。明唐顺之《周襄敏公传》:“将士有实职有虚衔。有正副参游,实职大而虚衔反小,有管哨管队,实职小而虚衔反大。”清魏源《圣武记》卷二:“谓王师但进广东为声援,则广西一面,宏烈独当之,但当假以虚衔,并颁给各土司印,以便号召。”《文明小史》第二八回:“当时就有几位大老,提起开捐的话,朝廷有主意不肯叫人捐实官,只允了虚衔封典贡监翎枝几项。”沈从文《顾问官》:“只有少数在部里的红人,名义上收入同大家相差不多,因为可以得到一些例外津贴,又可以在各个税卡上挂个虚衔,每月支领干薪。”2.空名称。鲁迅《而已集·通信》:“心里却想:战士和革命者的虚衔,大约不久就要革掉了罢。”★空有头衔而无实权。如:「他经常顶着荣誉顾问的虚衔,四处招摇撞骗。」

1、辽金多承唐制,“左右羽林军(卫)”应为虚衔。

2、此外,士民不仅可以“捐官”,还可以捐封典、捐虚衔和穿官服的待遇,甚至可以捐国子监的监生,也就是所谓的“花钱文凭”。

3、河长”不是目前行政序列中的官职,有人只是把它视作握有实权者挂的一个“虚衔”,因而“河长制”能否收到实效,关键要看是否有人因任上不力而被问责。

4、亦有虚衔,如某州医学助教之属,以优假闾里中杂流耳。

5、这里的“照磨职衔”和下文的“修职郎”皆虚衔。

6、【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7、但是,宋朝的“十六卫”只是一种虚衔。

8、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9、清又有日讲起居注官,掌侍直起居,记皇帝言行,由翰林官兼充,实际亦为虚衔。

10、1879年光绪五年,终于补到了一个实缺??乐亭营都司(正四品)。这一时期,由于捐纳的盛行,熊氏子弟也纷纷捐纳实缺和虚衔。

11、我这中将,可是虚衔,怎么能跟你这实打实的将军能比?再说了,大哥正值壮年,指日高升还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12、郭、张两家是贫贱之交,虽然张家没有发达起来,张颖现在也只不过是挂着类似郭荣左监门卫将军这样的虚衔,郭威却从来没有嫌弃过。

image.png

13、【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14、宋沿置,其官常不领门下省这职,仅为虚衔。

15、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是“加官”、“贴职”,一种虚衔,荣誉称号。

16、食邑数字只是虚衔,唯食实封才可以领取相应的补贴。

17、】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18、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19、纳兰容若的备受推崇,自然有不能抹灭的历史原因,似一种无可奈何的出场,他的人,虽然心羡闲云野鹤的生活,却不得不生在一个权相之家,接受礼教的束缚;有建功立业之心,安邦定国之志,然而过分显赫的家世,却阻碍了他的仕途,一生只得了个一等侍卫御前行走的虚衔,跟随着皇帝扈从出关,却不是去饮血沙场

20、有宋一代,又有环卫“环卫官”十六卫,只是一种虚衔!

21、北宋置节度观察留后,为虚衔。

22、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23、,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24、清咸丰九年(1859)按例捐赀,以县丞分发福建,曾参与镇压金钱会、太平军。但彼时兵力苦单,漕运亦匮,臣捐赀赡养亲兵,或自备马匹,或奖以虚衔。

25、只是虚衔,唯食实封才可以领取相应的补贴。

26、何应钦莅临北京不久,将孟觐侯的一切政界虚衔一并撤销,孟觐侯如大祸临头,忧郁万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事情是这样的:张作霖在北京时,曾将北京商务印书馆,赠与孟觐侯为业。

27、争战十五、六年,获封一些虚衔,从未获补实缺。

28、但只是文职散官的虚衔,?非真正做过从一品的职事官。其后又称在京职事官如六部尚书、侍郎及学士等为侍从。

29、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