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院:zhǎngyu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清代翰林院掌院学士的省称。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左都御史及掌院皆缺员。”《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他是掌院,又是尚书,自然有些门生属吏川流不息的前来瞧他。”《清史稿·职官志二》:“﹝翰林院﹞掌院掌国史笔翰,备左右顾问。”参见“掌院学士”。

1、十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2、四年,擢左都御史,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3、掌院事蒋文恪公溥重其学,延为上客。
4、春秋时有巫妨,为太医掌院。
5、旋复内阁,另设翰林院,熊赐履为掌院学士。

6、掌院学士、经筵讲官。
7、十七年复任南京右都御史,职掌院事。
8、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
9、二十三年,复调工部,署翰林院掌院学士。
10、初,钟掌院事,刘瑾方炽。寻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晋太子少傅。
11、十一年,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12、实力为灰黑色流?,为符咒轩掌院。
13、雍正元年,命专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充国史、会典副总裁。
14、其冬擢右都御史,代胡世宁掌院事。
15、典礼院掌院学士,副掌院学士,各一人。
16、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17、十五年,擢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18、十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寻协办大学士。
19、五年召还,掌院事。
20、徐盈作为一名老新闻记者,他养成了多年来写采访手记兼日记的习惯。康熙十年(1671)十二月,调任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仍兼日讲起居注官。
21、(翰林院掌院学士)为其师长。
22、十二年(1734年),扬州府同知刘重选与大盐商马日绾之子在原址恢复梅花书院,著名桐城派文学家姚鼐应聘到此任掌院,盐运史朱孝纯亦任教于此。
23、设翰林院及掌院学士官。
24、四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25、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1854年(咸丰四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26、然而别有会心的梁鼎芬,一看触发了灵感,将这篇稿子要了去,随即誊正,请翰林院掌院学士代奏。
27、景泰三年,召还掌院事。
28、《宣宗实录》成,擢学士,掌院事。
29、旧有分教例,但由掌院选任,时设时止。
30、梅花书院的“掌院”多是当时的名师硕儒,自姚鼐始,迄蒋宗海计5人,都是进士出身、知名学者,时有“海内文士,丰集维扬”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