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定国:ānbāngdìngguó基本解释:[bringpeaceandstabilitytothecountry]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详细解释:使国家平安稳定。《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拢,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再生缘》第六回:“似这等,才谓安邦定国人。”太平天囯杨秀清《果然英雄》诗:“英雄盖世出凡尘,天囯人才萃聚均。拔地参天皆勇将,安邦定囯尽忠臣。”★◎安邦定国ānbāng-dìngguó[bringpeaceandstabilitytothecountry]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治理国家使稳固安定。《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话说大梁人范雎字叔,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也作「安邦治国」。★修订本参考资料:治理国家使稳固安定。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话说大梁人范雎字叔,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亦作安邦治国。

1、双龙图下是文官和武将,喻为安邦定国。
2、示例:方今天下大乱,~,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3、聚仙台、白狐洞、圣泉、灵泉、安邦定国石、千年古银杏等30多处名胜古迹。
4、回到木园的龙游向着担心自己的龙母述说着自己在见到龙战时的情景,不难看出龙母在听到自己被龙战安排去帝都学习安邦定国之道时的不舍和关心。
5、属下作为一名军人,觉得能驰骋疆场,安邦定国,大概就算有所为了吧。
6、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
7、于是诏司空,相原隰,四衢如砥,八道傍通”,它是关于经营关中,使其成为王朝根基、全国首善之地的思想,当属中古时代认识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在安邦定国方面的区位优势的经典论述。刘冯精于内外学数术,因感于历代翻译经论时,对大千、由旬等计数单位,各家计算比例皆异,故撰《内外傍通比校数法》一卷,辑录众经计数之法,与我国故有之相对计数法,异同并比,作为后学译经之参考。
8、她也不是学究天人的一代才女,安邦定国,运筹帷幄,与她没有关系,她只能
9、他虽然才华横溢,但还不足以安邦定国。
10、兵强马壮冲巨浪,安邦定国灭夷狄。
11、皇上,咱家看此子哭声嘹亮,眉目有神,额头有祥光喷出,定是安邦定国的圣君。
12、说他有安邦定国之志我信,但他却无经天纬地之才。
13、科技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像马钧这样的人才,他的作用范围绝不仅仅是在军事一隅,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可以说是安邦定国所不可或缺的人才。
14、梁武帝可不是这样想的,他想叫儿子继承皇位,安邦定国。
15、汉建初年,高祖刘邦取安邦定国之意,封王陵候为安国候。
16、东方云苦笑,就知道他不会放过他,那耿直的性子也不知是谁人教的,谁的情面都不给,偏那时很得先帝赏识,在驾崩前委以重任,命他协助她安邦定国。
17、专扫反国奸臣,凭依安邦定国,制胜四夷扫荡千军。
18、然读书不成,学剑无门,遂绝安邦定国之志。
19、礼毕退下,察合台手抚着耶律楚材说:“您真是安邦定国的大臣啊!
20、丞相魏征梦斩泾河老龙,唐太宗李世民受到牵连而被阎罗王传讯到了地府,当阎罗王问明情况后,知道李世民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不但文韬武略,而且安邦定国,创造了唐朝开元盛世局面即“贞观之治”。
21、所以能够安邦定国的明君,不听信外面的毁谤,不封赏空有清高之名、没有尺寸之功的人。
22、善用谋略来拨乱反正、安邦定国,谋略有什么不好?
23、一百一文一武,安邦定国都不在话下,何愁这小小的波折!所有人都听好了,今天晚上一切老夫号令行事,谁要是当了软脚虾休怪老夫家法处置!
24、贤妹呀,你喻古托物寄深意,怎奈我安邦定国壮志未酬,匪患猖獗生录涂炭心如椎。
25、亦泛指能安邦定国之英主。
26、他不会有“安邦定国”的抱负,也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才干。
27、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28、高手,大家在史书上或是电视上可以看到他们安邦定国的丰功伟绩!
29、1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术,当之无愧的NO1。
30、原本的方运,虽然不如卢霖这么刚正,但因为家境贫寒,深知人间疾苦,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然后安邦定国,是个铁杆的主战派。
31、因此他选定儒学(而且唯有儒学)作为安邦定国的理论基础。
32、孔子之于饮食,既重其在安邦定国上的政治作用,又重其在人格修养上的道德内涵,也注意到了它的科学性。
33、《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34、上有安邦定国之宏愿,下有经天纬地之诗才,使人如何不思哉!
35、善用谋略拨乱反正、安邦定国,谋略有什么不好?
36、剪拜著死后,明朝统治者念其父子“安邦定国有功”,又念其同死于疆场;乃命其子孙世袭常德卫正指挥使,仍率“翦旗营”官兵屯田常德、辰州、桃源一带,戍守武陵。
37、篇中对武王着意进行了刻画,在叙写了他灭殷的过程之后,又写了他日不暇食、夜不安寐,立社稷,改正(zhēng,征)朔,实行分封、以殷制殷等安邦定国、攘边安内的政策策略,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有宏图大略、有经营之术的古代政治家形象。
38、大丈夫哪个没有奔走天下、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
39、称帝后,对外作战时,朱温也实施了一套安邦定国的措施,以期江山永固。
40、上卷乃神仙炼丹抱一之术,说长生之法;中卷安邦定国,抚安民之法;下卷论战伐之事。
41、狼烟,安邦定国,以保社稷。
42、于是诏司空,相原隰,四衢如砥,八道傍通”,它是关于经营关中,使其成为王朝根基、全国首善之地的思想,当属中古时代认识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在安邦定国方面的区位优势的经典论述。
43、只字片语间可见,兼容并包的开阔胸襟,只字片语间,可见忧国忧民之情怀,只字片语间,可见其雄心,可见其胸有沟壑百万兵,安邦定国凌云志。
44、经纬安定”,意在希冀后辈有经天纬地、安邦定国之才。”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45、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
46、四川中江幸氏字辈:家方宗凤廷,永有德高明,安邦定国志,世代正乾坤。
47、——小赌可以怡情养性,中赌可以养家糊口,大赌可以安邦定国!
48、上可以安邦定国,下可以完善自我。
49、能工巧匠费经营,老君炉裹炼成兵;造出一根银尖戟,安邦定国乾坤。
50、武王赐我鲜姓,本乃夏禹之后裔姒是,故居山西蒲州,始于安邦定国是也。
51、安邦定国的功劳:一是平定天下纷争,二是发展生产力。
52、纳兰容若的备受推崇,自然有不能抹灭的历史原因,似一种无可奈何的出场,像他的人,虽然心羡闲云野鹤的生活,却不得不生在一个权相之家,接受礼教的束缚;有建功立业之心,安邦定国之志,然而过分显赫的家世,却阻碍了他的仕途,一生只得了个一等侍卫御前行走的虚衔,跟随着皇帝扈从出关,却不是去饮血沙场。
53、中国古代乐舞具有独特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都不同程度地被规范在安邦定国的制度和伦理之中。
54、毛泽东深谙安邦定国之道。
55、叙述金台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安邦定国的故事。
56、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
57、他们在缤纷的历史舞台上,施展文治武功,安邦定国的才智与抱负。
58、常演剧目有《列国志》、《安邦定国志》、《孙庞斗智》、《十美图》、《包公巧断棉花老》、《十里长轿》等。
59、第二折:“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
60、骰子王五——小赌可以怡情养性,中赌可以养家糊口,大赌可以安邦定国!
61、常演剧目有《列国志》、《安邦定国志》、《孙庞斗智》、《十美图》、《包公巧断棉花老》、《十里长轿》等。他的看家书目中,不仅《万仙阵》充满神奇色彩,连《秦并六国》、《孙庞斗智》中也有大量神怪描写,成为他的一大特色。
62、于是,相对于安邦定国的文武大臣,君王更愿意信任贴心可靠的身边的人。
63、孔子之于饮食,既重其在安邦定国上的政治作用,又重其在人格修养上的道德内涵。
64、武王赐我鲜姓,本乃夏禹之后裔姒氏,故居山西蒲州,始于安邦定国是也。
65、且看这一段: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66、改革开放保发展,安邦定国抗洪震,军民一心,共建家园。
67、熊桴不仅是一员安邦定国的名将,还是一位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儒将。
68、李肇星同时强调,安邦定国需要法治,处理国际关系同样需要法治。
69、他虽然才华横溢,但还不足以安邦定国。
70、同时,成功地创造了一条安邦定国之术:屯垦戍边。
71、他一直以“进未能东<酋或>奴,西<酋或>夷,退未能任巢许,傲夷齐”(《与王子书》)为耻辱,而热切渴望在“奴警■突,荷戈投芟之时”能被君王重视,为国家重用,挽救国家江山壮稷于危若垒卵之际,拯溺救焚于平虏荡奴之时,即使肝脑涂地献身杀场也在所不惜,他喜欢谈论用兵之道,乐于关心天下之事,熟悉骑射武兵之用,精道于安邦定国之策,所以,对于辽国疆界边防警务的形式有独到而理性的认识,在《海岛情形疏》中,茅元仪详细分析了辽东地理状况以及辽兵与明朝军队的各自优势,提出了先守关以为基,后恢辽以图进,有信地而后可审机(《督理军务事宜》)的军事战略思想以为改掩袭为大举,改牵制为捣灭,而望此一路可成大功者,终梦语也”。
72、这人有安邦定国之才。
73、一文一武,安邦定国都不在话下,何愁这小小的波折!所有人都听好了,今天晚上一切老夫号令行事,谁要是当了软脚虾休怪老夫家法处置!
74、【示例】:~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