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势:bǐ shì 基本解释:(1) [writing or painting style]∶写、画运笔的风格(2) [momentum of writing]∶文章的气势●详细解释:书画文章的意态和气势。《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宋 叶适 《周镇伯墓志铭》:“授 漳浦 主簿,文牘间,判疑雪枉,笔势若飞不可遏。” 清 江炳炎 《淮甸春》词:“笔势夭斜,墨痕浮动,淡扫春无迹。” 冰心 《六一姊》:“只记得纸上龙蛇飞舞,笔势很好看的。”★◎ 笔势 bǐshì(1) [writing or painting style]∶写、画运笔的风格(2) [momentum of writing]∶文章的气势★文章的气势。《南史.卷三三.范晔传》:「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唐.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诗:「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书法用笔的气势和腕力。《晋书.卷八○.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二百二但他有些作品荒率而零落,气韵不畅,笔势零乱,线条板滞生硬,透露出一种凄凉惨淡、寂寞空虚的情绪,中年时期纵横豪放的气概全然没有痕迹了。
2、从笔法,笔意,笔势,到形,神,气,韵都曾心摹手追,广征博取。
3、岁华既晚,草木凋零,孤客惊心,这样,思归情绪便油然而生,“莼汀”云云,便纵笔而出,从而显示了下坂走丸、骏马驻坡的笔势,而结句决然归去的意思,也就随之而出了。
4、您也可以修改要传递至这个命令的笔势资讯。
5、此图以行书笔法入画,笔势秀逸简淡,笔力纯正浑穆,画面形象地展现了佘山境内湖光山色的疏淡幽静之美,抒发并寄托了董氏厌恶党派纷争、向往幽居山野的心曲。

6、气韵潇洒,烟林清旷,笔势颖脱,墨情精绝,高妙入神,古今一人,真画家百世师也。
7、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
8、《大草千字文》笔势游动飞舞,线条凝练柔韧,而点画精妙入神,放而不乱,纵而不野,技巧内涵极为丰富。
9、蕲艾与其它艾的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大,可达1.8~2.5米,含挥发油较多,气味深郁,叶厚纸质,被密厚长毛,取干叶揉之可成绒团,其形和质均属上品。作者以“声音”为媒介,展开丰富而深广的对比联想,情思真切深郁,笔势开阖自如,想像绚烂飞扬,文辞清丽典雅,正是一首都市生活与田园生活交响乐中的苦乐乐章。
10、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11、笔势连贯,浑然一体,这都有使人拍案称奇之妙。
12、《廿九日帖》首行开笔的“廿九日”三字为行楷书,第四字便转为行草书,笔势连属,第三行“献之再拜”四字,一笔贯通而行,优游疏爽,形势宏逸。
13、刘体篆用笔施墨,一反传统的消瘦与刻板之态,强化了起笔大器、腕力雄健、笔势挺拔、虎头蛇尾、大处落墨、小处虚驻、逆入平出、中锋蓄势、万毫齐力、点画端稳、线条大度、水墨传神、笔笔严谨。
14、在这副楹联之上的是张瑞图所书的“北山胜概”四字横匾,笔势雄浑,令人叫绝。
15、明代名臣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官司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因犯颜敢谏被谪寓此,曾于殿壁题三教(佛、道、儒)归一说,笔势飞舞,人皆慕而临之。
16、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逸超迈,运转自如。
17、用鸡毫笔写字笔势奇宕,字迹丰满,但掌握不好字迹臃肿象“墨猪”。
18、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论著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学书之人,淡泊名利,惟有这个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艺世界乃平生挚爱,让他如醉如痴。
19、有的前面标有制作年份或绝句,如“大明天启丁卯孟臣制”、“水浸一天星孟臣”、“叶硬经霜绿孟臣制”、“烟村四五家孟臣”或“云入西津一片明”、“寸心千古秀”等诗句,一般是在十几字组成的诗句或吉祥语闲章下镌刻孟臣制,字体多为楷书,也有行书体,笔势灵动,具书法韵味,
20、曾见草庄周木雁、卞和抱璞两图,笔势遒正,继父之美。
21、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22、《宣和书谱》称其:“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笔势飘逸,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
23、以下笔势腾飞,墨彩淋漓,终于唱出了词章的最高潮:“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
24、但他有些作品荒率而零落,气韵不畅,笔势零乱,线条板滞生硬,透露出一种凄凉惨淡、寂寞空虚的情绪,中年时期纵横豪放的气概全然没有痕迹了。
25、院内东头立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自成一景。
26、案,画家顺笔势而作笔趣性之点苔,在北宋时期甚为少见,至南宋则已常见,如《折槛图》之画石亦没骨法,无苔点,但画树、坡土则有点苔。
27、他虽然师承徐燕孙,但取材较集中于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文学形象、民神和婴戏,轻雅意,重俗赏;造型每善于取法戏曲人物的身姿动态,讲提炼,略夸张;师古除卷轴画之外,亦多借鉴民间壁画,富气势,有力量;衣纹在吴道子一派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南宋马夏和明代浙派的纵肆笔法,既矫健,又流畅;设色亦强化了补色对比和白粉泥金的作用,亦绚丽,亦明快;绘景则在其兄的影响下变工为写,颇觉潇洒随意,尤善在生纸作笔势迭宕、工中带写的重彩人物,创造了更为雄丽洒脱也更为刚健婀娜的个人风格。
28、指书法笔势的蜿蜒盘曲。
29、人物衣装神态相彷佛,屏风画、瓶花的笔势亦自其中剪裁;唯减四扇屏风为一扇,并增加几案陈设,使其既在屏风後,也似在红娘身後,兼顾了笔筒周壁围绕、构图须连贯的特性。
30、苏轼说的“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和“笔势险劲,字体秀丽”,可说是搔到痒处。
31、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之境。
32、院内东头建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自成一景。
33、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
34、你想要自定义您的光标笔势吗?
35、他的龟书篆,是以篆刻而成的数十个小乌龟顺笔势排列而成。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
36、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37、贝义渊擅书法,其字精严遒劲,笔势灵动。
38、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9、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40、刘学君钢笔字遒劲有力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朴拙或秀巧,方刚或圆柔,含蓄或张扬,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1、善书,笔势如篆籀。
42、行书自宋四家入手,甚善米南宫痛快淋漓与王铎行笔流云之笔势。
43、而《古诗四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气韵流畅,连绵不绝,真不负“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评价,从作品本身的点画、线条、节奏、笔势、运动感、结体和章法来看,可见作者创作时情感的跌宕起伏,随情放性,又收放自如,开合恰到好处,浑然天成,有如作者就是一位争战沙场的老将,指挥着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纵横千里,游刃有余,不悔被世人称这“草圣”,李白曾诗云:“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44、著名诗人有持格调说的沈德潜,持性灵说的袁枚,还有与袁枚齐名和创作主张相近的蒋士铨、赵翼、张问陶;风格以幽秀取胜的厉鹗,以生新取胜的钱载,以奇峭取胜的黎简,以清迥倜傥取胜的黄景仁;以及描写人民疾苦的郑燮等等。乾隆、嘉庆时期,诗人很多,在上述诸家之外,还应提到的有气概豪迈、工于史的严遂成;以清迥为宗的姚鼐;缒幽凿险、诗中有画的黎简;格调秀雅、词采妍丽的吴锡麒;笔势奔放、语多奇崛的洪亮吉;不避粗犷、直抒胸臆的宋湘等等。
45、起首两句追忆往昔,笔势不凡。
46、他笔下的兰蕙,清奇高雅,笔势酣畅流利,风情雨露变化多端而不落巢臼。
47、战笔是笔力、笔速、笔势、顿挫等的结合运
48、称:“卞自少喜学书,初颜行,笔势飘逸,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
49、其书法铁画银钩,笔势雄伟峻峭,属雄强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