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端:zhēngduān 基本解释:[dispute]引起争执的事端边界争端●详细解释:1.争讼的依据。指刑书。《左传·昭公六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徵於书。”孔颖达疏:“端谓本也,今铸鼎示民,则民知争罪之本在於刑书矣……刑书无违礼之罪,民必弃礼而不用矣。”2.指引起双方争执的事由。唐元稹《处分幽州德音》:“四十年间,海内滋殖,风俗谨朴,君臣平寧,人无争端。”清李渔《奈何天·闹封》:“他本是畅和风,息闹喳,又谁知启争端,搅是非。”巴金《化雪的日子》:“我想抓住这一点,我就可以解决他们的争端了。”★◎争端zhēngduān[dispute]引起争执的事端边界争端★引起争执的原因。【造句】有些国家常因种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引发争端,甚至干戈相向。★引起争执的事因。《左传.昭公六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徵于书。」

1、'我撒谎、偷东西,是因为我擅长做这些事情。这和我的脚没有一点关系!瘸子应该先进去!瘸子将聚集在一起。当我准备好被拯救了,耶稣会拯救我,不是你这个发出恶臭的无神论者、说谎者,不是你这个…弗兰纳里·奥康纳143,你一直不喜欢说真话……如果你觉得撒个小谎能够避免争端,那你就总会撒谎,你总是挑简单的路走。以前你退出了棒球队,却还告诉妈妈你是去练棒球,你去看电影,却告诉妈妈你了教堂,这简直是一种奇怪的强迫症。吉莉安·弗琳144,她勇敢地反抗就是为了不让我发现她的这个秘密,她至少隐瞒了3天嗓子疼,并对父母撒谎,都是为了逃避这样一个结果。
2、3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看著奸恶而不理呢毁灭和强暴在我面前又起了争端和相斗的事。

3、福楼拜式的观察家可能声称这些都是稀奇古怪的争端,可能是由此引发了它们产生这些政治、经济纲领和文化的强烈愿望的冲突。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谈判、协商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
5、他们吵吵嚷嚷,跑到母狮面前,请她解决争端。
6、更早的争端发生在九月份,当时日本政府于群岛附近逮捕了中国捕鱼船船长并扣押其两周之久。
7、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条约的签订,表明互谅互让是解决边界争端的重要因素。
8、阿米蒂奇承认在冲绳居民和美国军人之间存在一些引发争端的问题,但是,他说,“尽管我认为这些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就最近的事件来说,美国军人犯下十恶不赦的罪行但是美国军人的表现不仅是比较好的,而应该说是非常好的。”那公诉状里有数不清的响亮言辞,说他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叛徒,出卖了我们沉静的辉煌的杰出的如此等等的君主国王主子。因为他在不同的时机,采
9、最近,中国和印度就陷入了贸易争端,印度谴责中国侵略性扩张其丝绸和绸缎市场。
10、当阅读或预览感染的邮件时,蠕虫会利用不正确的的MIMIE表头可能导致IE执行电子邮件附件(英文)的弱点在未使用修补承序的系统上自动执行蠕虫。虽然,法案导致数次因王位争端而起的冲突,但位于王位继承序列第52名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George I),最终于1714年继位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直至1727年驾崩。
11、当我们互相妥协并解决争端时,大家都是赢家。
12、引起这一轮暴力事件的争端看来是关于穆斯林在哪里举行标志斋月结束的开斋节祷告。
13、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探析体制下的反倾销争端及我国的应对
14、1987年至1988年,希腊和土耳其两国为爱琴海石油开采权和其它一些领土争端问题剑拔弩张。
15、这个地区根本不存在什么领土争端。”他说。
16、当第一次大战时,美国人民习惯地将欧洲的争端,看作欧洲的单独事件。
17、如果优化商务局的仲裁程序未能成功地解决争端的话,顾客惟一能做的就是向赔偿法庭提出诉讼,但是那样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和时间,因此很少有人去做。
18、后称因细故而引起的争端为蛮触之争。
19、21好争竞的人煽惑争端,就如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样。
20、造纸业是芬兰重要的出口行业。目前的争端主要是由业界欲废除在某些假期期间工厂关门的规定以及外来劳动力的使用问题而引起的。
21、无独有偶,这样的争端往往牵连众多的官吏,众人周知,满官自然位高与人,常人畏惧权势,都退让三分。
22、国与国之间的争端诉诸武力,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23、若须办理相关房产手续,可以先将所有资料复印一份?使用复印件有时一样能独当一面,这样丢了原件还有复印件做底牌,能够在以后通过法律或其他途径解决争端时提供凭证,防患于未然。
24、北京指日本在油气田争端上又制造麻烦
25、这种部落间,为了占有最好的放牧场地引发的争端,在许多苏丹人看来,已经演变成了血腥的战争。
26、与此同时,平定巴以争端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
27、民族冲突往往与宗教分歧、领土争端以及派别斗争交织在一起。
28、争端解决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29、此地是吐蕃宣慰司与东察合台汗国双方争议之地,由于荒无人烟无法耕作游牧,因此双方的态度是小心回避争端,久之自然而然成了“二不管地带”。
30、1907年10月18日订于海牙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