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惑:biànhuò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辨疑解惑。辩,通“辨”。《文选·张协<七命>》:“於是登絶巘,遡长风,陈辩惑之辞,命公子於巖中。”张铣注:“求华大夫陈分辩,疑惑之辞。”
1、《弘明集》分卷不分篇,《广弘明集》则除分卷而外,还按照所选文章的性质分为十篇: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恻,七、戒功,八、启福,九、悔罪,十、统归。
2、以下十四章为:名位,大通,姑盈,白石,玄门,玉庐,大总,空谷,劝章,诫章,洗涤,虚无,辩惑,治病。
3、曹端20岁左右得《辩惑编》,经过认真研读,欣喜地说:“道在其中矣”,毅然以斯道为已任。
4、金王若虚《孟子辩惑》:“若如朱氏之言,自非尧舜,举皆徒劳而无益,谁?可进哉?
5、《刻牟子辩惑叙》,《语录》,《嘉兴藏》。
6、请以三藏铨罪,非律令之流畅;以般若辩惑,非老庄之谓。
7、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
8、□《辩惑论》:论述道教禁经上价、妄称真道、合气释罪、侠道作乱、章书伐德五逆;畏鬼带符非法之极、制民课输欺巧之极、解厨墓门不仁之极、度厄苦生虚妄之极、梦中作罪顽痴之极、轻作寒暑凶□之极等不如法事。
10、《辩惑篇》第二,一般人的疑惑不外两种:一是不相信佛是圣人,二是不相信佛法是实在。
11、金王若虚《史记辩惑二》:“左氏之说,未必皆可信,然迁之所记,实以是为据焉,则其舛误不得不辨也。
12、唐元结《辩惑上》:“若法令不行,则无以沮劝;苟失沮劝,则赏罚何为?
13、【十门辩惑论】三卷。
14、《辩惑》上篇:“是以恶蒙异世之诛,善及子孙之赏。
15、刘勰又作《灭惑论》、僧顺又作《析三破论》、玄光又作《辩惑论》来反驳。
16、《律学新说》、《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辩惑》等一系列音乐理论著作。
17、即如白紫清祖师《修仙辩惑论》,凡吾门下已为家弦户诵之书,无如诵皆滑过者。
18、《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19、桓谭把“子孙众多”列入“五福”(桓谭:《新论?辩惑》)之中,汉镜铭中也多见诸如“宜子孙”、“子孙益昌”、“保子宜孙”等吉语,体现了汉代多子为福的观念。
20、夫谈讲之务,贵於名理,所以解疑辩惑,凿瞽开聋,使听者闻所未闻,视者见所未见。
21、据明末黄宗炎《易学辩惑?太极图说辩》所载,《无极图》为五个图形,分别代表修炼所能够达到的五个不同境界(见附图7)。经过多年研究,他先后写出《瑟谱》、《乐律全书》、《律学新说》、《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辩惑》等一系列音乐理论著作。
22、然而《修仙辩惑论》乃有‘念头动处为玄牝’,斯议为何?
23、子约善谈名理,为了宣传佛教的思想学说,多方辩惑开导众人。
24、《新语?辩惑》:“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