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烽:jǔ fē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燃点报警烽火。《墨子·号令》:“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 魏王 博,而北境传举烽,言‘ 赵 寇至,且入界。’” 宋 苏轼 《骊山三绝句》之二:“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2. 见“ 举燧 ”。★举起烽火。古代的一种军事示警信号设备。遇有敌兵入侵时,便在烽火台上燃烧薪草,通知警戒和救援。《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
1、夜静举烽连鹿岛,月明传箭过鼍矶。
2、如:骊山会(西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于骊山举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而导致大乱);骊山老母(骊山之姥。
3、所以康熙皇帝南巡,谒过明孝陵这个明太祖朱元璋陵墓之后,不免上明故宫看看,而看到的无非是断壁残垣了。我是先上骊山,拜谒过老君殿,登临了烽火台—后世附会为周幽王讨笑褒姒戏举烽火之处,然后,才去踏访华清池的。
4、烽子”,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唐凡烽候之所,有烽帅、烽副;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紧急而举烽者也。权力如果与增加个人财富的欲望紧密联系起来,并具有强大的增加个人财富的能力,行使权力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获得个人享乐。
5、晟知其怀贰,乃密遣从者入伏远镇,令速举烽。
6、清钱谦益《承事郎郭君墓志铭》:“魏潭至荔川数百里,举烽燧,设塘报,一夕数惊。
7、胡三省注:“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警急而举烽者也。
8、我是先上骊山,拜谒过老君殿,登临了烽火台——后世附会为周幽王讨笑褒姒戏举烽火之处,然后,才去踏访华清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