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度:xiànd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法度。汉司马相如《封禅文》:“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宋司马光《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宣德门者,国家之象魏,所以垂宪度,布号令也。”明唐顺之《李封君七十寿序》:“所居虽以宪度从事,而温厚博大,未尝作威福。”章炳麟《与简竹居书》:“夫不察古今宪度不同,利害相反,欲以一必见相齐,盖多类此。”

1、宋司马光《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宣德门者,国家之象魏,所以垂宪度,布号令也。
2、逮礼业雕讹,人情驰爽,诸侯征伐,宪度沦亡,一紫乱於齐饰,长缨混於邹?。
3、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其数京之罪曰:‘列圣诒谋之宪度,扫荡无馀;一时异议之忠贤,耕锄略尽。
4、把贪官、庸官赶出朝廷,任人唯贤;不听阿谀的话,接受逆耳忠言,对理宗皇帝,常挺热切期望他:‘陛下浮思宏远之规模,奋发清明之志气,立纲陈纪必为万世之法程,昭德塞违以示百官之宪度”。
5、《封禅文》:“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
6、志》:“礼业凋讹,人情驰爽,诸侯征伐,宪度沦亡。
7、章炳麟《秦献记》:“然则朝廷以爱憎无常,侵越宪度,即刑赏不信无疑也。
8、至者,极也(《恪遵宪度抄本》)。
9、庞洪,易丰也;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
10、宪度既张,远迩清壹,则将军身尊事显,德?无穷。
11、宋曾巩《中书舍人制》:“方朕明纪纲,定宪度,以为民极之初,非能见於文章,何以究宣朕意。
12、来翼家邦,宪度是常。
13、寻改云南按察副使,一到任就处置不法武弁,修举宪度,张弛得宜,民得安之。
14、章炳麟《与简竹居书》:“夫不察古今宪度不同,利害相反,欲以一必见相齐,盖多类此。
15、而能饬其准绳,贞其宪度,执法之司允克称为”。
16、轻易宪度”,出知江州,不久提举崇禧观。
17、而臣闻义不服,过言盈庭,黩幔台司,违犯宪度,不可以训。
18、《后汉书?朱晖传》:“宪度既张,远迩清壹。
19、故轨迹夷易,易遵也;湛恩?涌,易丰也;宪度着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
20、制夷狄之武,修礼乐垂宪度之文,不可谓实之不孚也。
21、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22、《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
23、诸贤不能将明此意,乃更诡易礼律,不顾宪度,君命废之,而群下复之,此为上下正相反也。
24、汉司马相如《封禅文》:“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
25、徽音允穆,嘉庆聿彰,宪度辅佐之劳,缉熙玄默之化,足以光昭宗祀,作配紫微。
26、章炳麟《?书?商鞅》:“鞅之作法也,尽九变以笼五官,?其宪度而为治本。”明唐顺之《李封君七十寿序》:“所居虽以宪度从事,而温厚博大,未尝作威福。
27、守谦知书,而不谨宪度,狎比小人;性情乖戾,阴贼险狠,肆为淫虐,国人苦之。
28、思贞谓承嘉曰:“公为天子执法,乃擅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惭怒,劾思贞,为青州刺史。
29、嘉礻右十年正月二十八日,在东京最大的宣德门广场上举行百戏表演,这位皇帝老儿不看别的,只爱女相扑表演,并给予奖励,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大臣司马光再也坐不住了,犯颜直书《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臣愚窃以宣德门者,国家之象魏,所以垂宪度,布号令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