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议郎

爱造句 3年前 (2022-03-17) 新词造句 105 0

宣议郎:xuān yì l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官名。 唐 宋 散官,从七品下称宣议郎。 明 沿置, 清 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宋 时 嘉祐 年间有个宣议郎 万延之 ,乃是 钱塘 南新 人,曾中乙科出仕。”★职官名。唐代设置宣义郎,为散官。宋代因袭设置。明制若由吏员出身而封为文职正七品官,则作宣义郎。清改为宣议郎,制度与明代相同。

1、王文琳在明正统六年(1441年)曾捐粟2600石,赈济灾民,朝廷因此授他宣议郎,又特地为他建造这个门楼,取名“尚义坊”,以表彰他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精神。

2、【宣议郎】唐宋两代从七品文官,明代正七品。

3、曾孝恭长子曾谘(官宣议郎),曾谘生曾意(官文林郎),曾意生曾宪(官迪功郎)和寰(官通直郎),曾寰生曾纪(官文林郎),传至龙山十五世祖曾宣。

4、十二公传二世仕宣议郎,三世仕参府,四世仕文昌知县,五世分三支。

5、而余复即被授为宣议郎镇南节度佥判,六品官职,算是待遇不错了。

6、曾详次子曾恬,承议郎子曰逢辰为宣议郎。

7、迁博士,改宣议郎,充广亲宅宗子博士。

8、宣议郎李彦和曾构精舍于此,题其景曰‘青萝印月’。

9、历官宣议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知平江、陈州,为政以宽闻,官至通议大夫,著有《霍端友内制》三十卷和《霍端友外制》五卷。

10、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

11、绍兴二十五年,为平江府府学教授,旋除国子录擢左宣议郎、太常博士,寻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12、生二子,长子曾庆辰,官宣议郎光禄大夫。

13、谨按:据楼川鼻祖鹏飞公三十五世孙济全撰《陈博士行状》称:“公流寓子嗣遂为惠州铁炉湖人,淳熙末留正始为开陈,召其子诈、礼为官,辞不赴;复召其孙济为福建宣议郎。其中曾孝蕴,字处善,宣和初由天章阁待制知歙州,以功进显漠阁直学士,又加龙图阁学士,赠通议大夫兼少师,崇祀乡贤,曾孝蕴娶景温之女,赠秦国太夫人,生子四,长子曰注,官宣议郎,朝清大夫,江东南路都转运使琼州;次子曰浩;官朝散大夫,宣教郎,鄂州通判;三四曰浃,官宣汉郎,福建转运使;四子曰浚,官承议,绍兴三十年登梁克家榜特奏名进士。

14、曾宁生子三,长子曰曾洁,宣议郎,徽州宣议县丞,开派内坑祖;次子曰曾彝,通仕郎,左正言,曾厝?祖;三子曰曾紧,承务郎临安盐官县祝。

15、二十五年,为平江府府学教授,旋除国子录擢左宣议郎、太常博士,寻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16、钟遂和自少聪颖,喜经商,后弃商从政,官至南昌府经历,绩满辞任回家,几年后受邀又复出为官,转任浙东廉访司经历,后升户部司判宣议郎。

17、世家明之奉化,曾祖讳文吉,祖讳维政,考讳卞承节郎赠宣议郎。

18、被即任以凤翔寻监船务官和制改宣议郎等职。

19、后廊中间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大清康熙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宣议郎知巨野县事宛平章弘重建”铭文。

20、《闽书》按:《三山志》,黄诜,字仁泽,登乾宁二年(895)拔萃科,璞之子,终左宣议郎,节度巡察判官。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