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摈:páibìn 基本解释:[repelandcastaway]排斥、摈弃●详细解释:排斥摈弃。《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於齐。”《汉书·主父偃传》作“排儐”。南朝宋何承天《与宗居士书》:“冶城慧琳道人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唐元稹《苦乐相倚曲》:“班姬收泪抱妾身,我曾排摈无限人。”明李贽《复邓石阳书》:“自朱夫子以至今日,以老、佛为异端,相袭而排摈之者,不知其几百年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盖其时文章界域,极可弛张,纵之则包举万汇之形声;严之则排摈简质之敍记,必有藻韵,善移人情,始得称文。”★◎排摈páibìn[repelandcastaway]排斥、摈弃★排斥摈弃。《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1、真德秀尝曰:史南叔不登宗衮之门者三十年,未仕则为其寄理,已仕则为其排摈,?然不污有如此。
2、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於齐。
3、元和三年(808)十月十四日,诗人为谋求政治上的出路,再度西去长安时路过洛阳,于皇甫?告别,用杂叙的方式,倾诉自己一年来遭受排摈的经历和复杂的感情,满怀悲愤的写下这首诗。
4、《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於齐。
5、《复邓石阳书》:“自朱夫子以至今日,以老、佛为异端,相袭而排摈之者,不知其几百年矣。
6、《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
7、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权与匹夫等,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
8、然多为排摈,不得
9、复相,与李训、郑注连衡排摈德裕罢相,绅与德裕俱以太子宾客分司。
10、《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小说目录两件》:“不久复遭排摈,自闽走粤,汔无小休,况乃披览。
11、于是群?悚惧,或泣诉上前,或上章求去,合力排摈,斯得遂求补外。
12、《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盖其时文章界域,极可弛张,纵之则包举万汇之形声;严之则排摈简质之?记,必有藻韵,善移人情,始得称文。
13、唐元稹《苦乐相倚曲》:“班姬收泪抱妾身,我曾排摈无限人。
14、外议以郑覃党李德裕,排摈仲方。
15、方令同姓疏远,母党专政,排摈宗室,孤弱公族,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国嗣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16、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
17、灌夫传》“亦欲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根者,根格,引绳以弹排摈根格之也。
18、方令同姓疏远,母党专政,排摈宗室,孤弱公族,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国嗣也。
19、齐诸儒生相与排摈④,不容于齐。
20、凤凰”既是祥瑞之物,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护,但刚一施展才能(云烟一翱翔),立即受到摧抑排摈(羽翮一摧铩),两句“一”字紧相呼应,以表现当时世人的妒贤嫉能。
21、然儒、墨皆排摈不载(20)。
22、章炳麟《五无论》:“兽类言语既简少,惟以声气呼召排摈,而峭刻之调讥无有焉。
24、屡言事,群恰悚惧,合力排摈。
25、又如:排害(排挤;迫害);排陷(排挤,陷害);排击(排斥抨击);排困(排斥困辱);排毁(排斥诋毁,抨击);排摈(排斥摈弃);排告(排挤诬告);排逐(排挤斥逐)。
26、《与宗居士书》:“冶城慧琳道人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