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漏:wú lòu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不泄露。《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温树靡答,露事不詶;省中之言无漏,席下之跡不疑。”2. 没有漏洞。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环之劲铁,取其坚而不朽;羃以轻纱,取其疏而无漏。”3. 佛教语。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王卫军问》:“药验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岂復循环,疾痊安能起灭?则事不侔,居然已辨,但无漏之功,故资世俗之善,善心虽在五品之数,能出三界之外矣。”《百喻经·宝箧镜喻》:“禪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 曹溪禪师 乎!” 赵殿成 笺注:“释氏谓道心如完器,妙理犹浄水,一切烦恼,破坏道心,迷失妙理,犹如破器,不能停浄水,讥其过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四果永尽,名曰无漏。”★佛教语。谓涅盘﹑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
1、此如二禅至有顶(非想非非想处定),唯除无漏诸三摩地。
2、称无漏子,又名番枣、波斯枣、海棕,属棕搁科植物。
3、宋末元初丘处机曾以《无漏子》为词牌名作词三首。
4、二窍不并开,故水窍常开,则小便利而湿热外泄,不致鼓动真阳之火,则精窍常闭而无漏泄,久久则真火宁谧,而精
5、他们毫无漏洞可找。
6、并用管夹夹紧,然后用肥皂水检查确认无漏气方可使用。
7、第二章神训篇中有讲:神在无上一位有大德大慧大力生天主无数世界造??物造森罗万象纤尘无漏昭昭灵灵不堪名量。
8、总之,此部论典的的确确是无漏智慧的结晶,但愿现世、后世的人们珍惜爱重。
9、离断指用8层以上纱布包裹,置无漏孔的塑料袋中或医用手套内扎紧袋口朝上,再放置于10°C左右,有冰容器中保存。
10、当官即要正大光明,心明如镜,明察秋毫,无遗无漏,且须心洁如镜,远离脏弊,无尘无垢。
11、‘真’简别于有漏,‘如’简别于无漏有为。
12、寂灭者,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盖是无生无灭,无去无来,前古后今之所不能代谢,成劫坏劫之所不能推迁,真常独露,苦乐双亡,故名曰乐。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
13、他自称:“供扫酒之余,遂蒙侍从之顾,扶戴明皇,逼畏艰难,大固不敢不密,小亦不敢不诚,事必记心,言无漏口,日慎一日,将二十年。
14、众生不同?揽三途阴罪苦众生、揽人天阴受乐众生、揽无漏阴真圣众生、揽慈悲阴大士众生、揽常住阴尊极众生。
15、谓第八识有染净二分,取其染分之有为有漏,名为阿赖耶识,取净分之无为无漏(即四智)名为庵摩罗识。
16、无漏子5-6个,生甘草6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17、有为解脱,为阿罗汉无漏之真智。
18、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禹?葬会稽,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上无漏泄,下无积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
19、修四谛观,以无漏智慧舍除四种邪命,1、方口食,如游说四方等,2、维口食,如咒术、算卜等,3、仰口食,如仰观星宿等,4、下口食,如不务正业等,不以四种邪命而自为生活。
20、盖暖系如火之前相,而此位之善根如火能烧烦恼薪,可比拟为无漏圣道火之前相,故称暖法。
21、左宗棠评价刘锦棠歼灭窜犯残敌的作战指挥道:“用兵不越旬时,渠目几无漏网,而内地各城,安堵如故,鸡犬无惊者,则审机之明,赴机之速,有以致之。
22、以无漏根力觉道等法宝集故,名为宝积。
23、如《般若经》等说一切诸法不问有漏无漏皆空无相,所以称为一切皆空宗。
24、功夫至此,有得大药境象,身体震动,耳闻风,天花飞,白雪飘等,并有六通之验: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无漏通、他境通、他心通。
25、情尘虽杂,性海无漏。
26、伤寒虽繁剧之症,仲景论于前,守真补遗于后,无漏义矣!
27、他化自在天子魔(梵deva-putra-ma^ra,巴devaputta-ma^ra,藏lhah!I buhi bdud)?即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及其眷属,以其憎嫉贤圣的无漏法,作出种种扰乱,妨害众生行善事,令无法成就出世间善根。如天台智?《摩诃止观》卷八之三谓有界外的四魔,即无常等四倒是界外烦恼魔,界外的五阴是阴魔,变易的死是死魔,界外虽已无欲界六天的天子魔,但在二十五三昧中的赤色三昧未究竟,故以义立为天子魔。
28、聚精会神课堂中,保证课后无漏洞。
29、所以出世道就是观智??是指无漏的根本智和后得智现行的时候。藉着方便与根本智,我们克服迷惑与妄想,从而将诸恶业转为善业。
30、这样简别明了,就与无漏智慧相应。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