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xìngshì 基本解释:[surname]姓和氏。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详细解释:1.姓和氏。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不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宋洪迈《容斋三笔·汉人希姓》:“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者甚多,漫纪于此,以助氏族书之遗脱。”清顾炎武《日知录·氏族》:“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2.指姓名。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调皮骡子砍了几个木橛,刮了一刮,用歪歪斜斜的字迹记下了他们的姓氏,插在他们的墓前。”★◎姓氏xìngshì[surname]姓和氏。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表明个人家族系统的符号。姓本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今姓氏合称,则指男系而言。【造句】古人姓氏用字多与其远祖的食邑有关。★表明个人所出之家族的符号,多以远祖食邑的地名表明之。姓本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其后社会渐以男子为主体,故姓亦改从男系,氏则有时反为表女子家族之用。姓氏合称,仍指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
1、玛丽亚抹大拉的姓氏是抹大拉,一座城堡,出生于正义的父母和高贵血统,从王族的血统流传下来。
2、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3、天格:复姓,合计姓氏之笔画;单姓,再加假添一数。
4、历数姓氏,云狐而仙者,以有夙缘,合来就为夫妇。
5、史籍《拾遗记》也有与此大致相同的一段话:“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一号金天氏。他的子孙中有一部分以他的居地名(或曰以他的号)作为姓氏,称为穷桑氏,后来简化为桑氏。
6、失其姓氏,为扬州名姝。
7、以对春日的无限惜别之情,扣“惜春”二字,而“贾”字则落实到诗人的姓氏上;
8、戈德华特的父亲巴农?戈德华特则在与他母亲海缇?约瑟芬?威廉结婚时从犹太教改宗圣公会,戈德华特家的姓氏早在1860年加州旧金山的人口调查中便已从原本的“Goldwasser”换成了“Goldwater”。
9、当选代表是?按姓氏笔划为序):王琼瑛?女)、刘琪、杨国庆、何大欣、张永钧、陈云英?女)、陈建德、陈蔚文、范增胜、胡亚芳?女)高山族)、胡有清、詹高越、魏丽惠?女)。
10、是同一姓氏的不同书写方式。
11、《姓氏考略》对于阙氏的来源,考证结论是这样的,根据风俗通记载,阙姓是阙党的童子的后带,一说传有阙巩之甲,有后代以地为姓氏,望族出于下邳。
12、源于党项羌人的姓氏。
13、姓氏不过是人的代号,读了别字也不会影响他(她)的健康,这类积非成是现象改不改,不必过于较真。
14、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
15、作为划时代的人文始祖,伏羲正姓氏、制嫁娶、作网罟、养牺牲、画八卦、造琴瑟,开启了中华文明,这为学界共识。
16、除这三大姓外,姓氏人口数超过2000万的姓依次为:刘陈杨黄赵吴和周。
17、夏朝末年,夏桀在位君(约公元前1818~前1766年)时,有大夫介之窥,其后代以祖名介字为姓氏,称介氏。画中笔法疏率,画树以鹿角法,画石以折带皴,二者皆
18、二百三比如公布中央委员名单时,不将得票多少对外公布,而是按姓氏笔画排列。
19、萧一姝原来叫萧玉姝,只因她丈夫的名字中也有一个“玉”字,便更名为“萧一姝”,她说女人接受由自己丈夫的姓氏得来的名字,就是一种奴性的体现。
20、编者为所辑作品加注,指出作者姓氏、题目及所采用的戏文、杂剧名目,使此书较之《盛世新声》面貌焕然一新,给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很大方便。
21、再其次乡土文献或各姓氏族谱则收? ?名人的亲书序跋,具有极高的?史和收藏价值。
22、后奉母命从即墨王演庄迁至西南洼地定居立村,以方位和姓氏命名西毛家庄。
23、二保留了夏目这个姓氏的祖母,与她相关的事,像我这种被当成累赘的人,无法向亲戚们询问。我很害怕他们说祖母的坏话,或听到她过得凄凉寂寞。
25、除以上带孙的复姓改为孙姓外,另外还有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诸姓氏,估计在明初省字改姓的过程中,亦应大都改为“孙”姓。
26、从此,周围各姓氏均称“髻子围”为“贵子”围。
27、在小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官职俗称为姓氏者,称六计氏,后改称计氏。
28、这段文字是∶“又唐大中年间每科进士榜中必取姓氏希僻者一二谓之色目,又名榜花。
29、《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30、相传黄帝之子禺阳被封为东海之神,其孙禺强又被封为北海之神,他们的后代以海神为荣,将“海”作为姓氏,称为海氏。
31、至晡后开门,放士人出院,纳卷于中门外,书知姓氏,试卷入柜而出。
32、而“诃”这个姓氏确有,出自隋、唐时期官称以及诃陵国。
33、还有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或职业的,至于后来出现的由双姓合并而来的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
34、据《姓氏五书注》所载,相传上古有名医曰苗父,苗姓当始于此。
35、陈王”:《姓氏词典》收载。
36、万姓中已名列数百位姓氏之中。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