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cháo j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戏曲剧种。形成于 明 代中叶,当时称潮调。保留了很多 唐 宋 以来的古乐曲和 明 代弋阳腔的唱法。传统剧目有《陈三五娘》等。流行于 广东 潮州 、 汕头 和 福建 南部。 东南亚 华侨居住地区也有演出。★流行于广东潮安、汕头一带和福建南部的剧种。形成于明朝中叶,当时称为「潮调」,保留很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和明代弋阳腔的唱法。
1、独具韵味的潮剧唱腔清丽,做工细腻,深受人们喜爱,流行于粤东、闽南及东南亚各国。
2、本事见《潮剧剧目纲要》。
3、这是潮汕观众非常熟悉的著名潮剧《柴房会》中一个经典片段,然而通过动画的形式对它进行演绎表现,更加增添了滑稽的喜剧效果。
4、从小喜爱潮剧艺术,16岁卖身福建省太平自叶宝源盛潮音纸影戏班,学唱小生。
5、黄壮龙,潮剧乐师,国家一级演奏员,揭西棉湖人,自幼受家严的启蒙和熏陶,酷爱潮州音乐。
6、1960年到汕头戏曲学校学习作曲,受到潮剧名教戏黄王斗和名作曲杨广泉的指导。
8、诶,有照片!炒作吧?诶,有视频!不是王菲吧?经纪人默认了……在这种自导自演的高低潮剧情中,这条爆炸新闻还是被证实了。
9、潮剧是宋元南戏的遗音。
10、我扮演胡图(《古琴案》)、丘孝(《扛石记》)、张无意(《无意神医》)、沈则清(《双青天》)、蓝继子(《蓝继子》)、陈璜(《大河情》)、《桃花过渡》、《绛玉掼?》、《双下山》;名丑谢大目的《失印》;尼姑丑的《箍桶案》;清泉丑的《憨仔》;女丑谢清祝、陈清爱、叶林胜、陈良美、许贵装、许梅影的《铁弓缘》、《秋茄舅掼油》、《骑驴探亲》;方庭章、徐坤全、郭桶的《打花鼓》、《张三会妻》;黄克习夫妻合演的《克拾》和《赵昂求情》;杨才顺的《子良讨亲》;郑壁高的《秋湖戏妻》;林明才的《王茂生进酒》、《张古董借妻》;吴美城、庄别人的“娄阿鼠”;陈大筐的“假牛魔王”、“二孔明”、“姚大”、“伪保长”;陈振才的《陈良杀妻》,杨祥振的“猪八戒”,胡琏;林二成、陈木龙、廖顺兴、陈喜和的“孙大圣”;郭石梅的“吕洞宾”、“理晤直”、“族长”、“蛮横”;陈玩惜的“四红鼻”、“知州”、“裴福”和《选女婿》的“知县”;杨荣喜的“败家仔”;陈县、林辉荣、徐永书、陈潮钦、胡耀、陈鸿飞、张树桐的“孙富”;陈玉城的“林鉴成”;刘立荣、郑鹤珠的《戏秋香》;叶林胜、谢素贞的“李姐”;吴林荣的“卓二”;赖明和的“老衣丑”;陈海亮、叶林胜的《金福戏鬼》;许汉敦《闹佛堂》的“小公子”薛武;武丑陈喜和、陈伟城的“胡琏”;黄友义的“官袍丑”;柯立正的“门官”;李义鹏的“驿丞”;孙暹龙的“解差”;陆炳告的“小太监”;陈木炎、林十四、陈大成、林欣荣、吴坤、林建东的小丑“老王、九成”;李庭波的“小皇帝”;翁全的“蓝继子”、“林添德”;谢大目、蔡锦坤、周书圃、杨永松的“周不错”;徐坤全、吴为雄、李有存、陈庆标、苏木荣、陈帮沐、陈焕泽的“万家春”(《刺梁骥》);揭阳市潮剧团林若英、许艳娥的《龙井渡头》;林炎崇、蔡书强、林松弟、林惠光的《双睛盲》;洪妙、翁创龙的《换偶记》;廖文卿、林玩贞、马蝉如的“大奶”、“孝妻”;陈水和、曾惠刚的渡伯;赖炳清的《连升三级》;揭东跑台下陇蔡锦汉的“李老三”;林惠光、黄健全、陈惠元、韦镇辉、陈双河、谢继顺及饶平黄岗东巷宫名丑张买的《柴房会》均是唱做念并重,备受欢迎。
11、抗日战争爆发后,叶子加入怒潮剧社,演出《前夜》、《放下你的鞭子》等。
12、此外,还将潮剧经典剧目《柴房会》、《王茂生进酒》等制作成了卡通片,在网络上面世后引起下载热潮。
13、[考释]30年代演出本,本事见《潮剧剧目纲要》。
14、戏曲演员训练班,接受潮剧艺术的正规训练。
15、摘要泰国潮剧源于中国。
16、无论是潮剧或潮乐的团体都有椰胡手,在农村的书斋或“闲间”,常有人拉椰胡作乐。《粉蝶儿》套曲:“翠?前,青松下,把?茅庵儿围抱,除了猿鹤,等闲间世无人到。
17、一九四五年参加潮剧老宝顺兴戏班,第二年参加纸影戏班,负责扬琴和头手(领奏)。
18、小铁梅“征服了观众,潮剧令众人刮目相看!
19、她真正学到了潮剧的“四功五法”,运用传统优秀表演程式把各种不同的人塑造得更加绚丽多姿。
20、过去戏班在农村露天搭台演戏,下半夜为唱工戏,据说他的唱声于夜静时,几里路之外还可听到,为潮剧同行所推崇。
21、修订《潮剧音乐》(上下册,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记录整理潮剧名教戏卢吟词艺术总结《漫谈潮剧四功五法》及吴大《南派武功》等资料。
22、不久前,在《联合早报》新闻版,看到了同事韩咏红报道,具有174年历史的新荣和兴潮剧团在义顺上演最后一场潮剧《万古流芳》就宣告落幕了。家父和我今早要开始讲一系列新信息这系列名为从亘古,我们不是要讲神话故事,不是讲从前,我们讲的是一件事,这件事在万古之前已经开始,到今天仍未停止神今天仍然创造
23、乡居广买童伶,经营潮剧戏班。
24、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结构解体,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广州、汕头一跃而成为对外贸易城市,人口集中,商业发达,新兴的粤剧、潮剧分别纷纷进入省港和汕头,并且各自以为中心,承值官商酬神演出。
25、此后龙彼得又数度访泰,观赏潮剧演出,到北榄坡拍摄英歌舞和潮州大锣鼓游行的全过程。
26、七八年任潮剧艺术室编剧组长。
27、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
28、《净棚》潮剧旧本是演员扮李世民出台,念四句韵白:“高搭彩楼巧艳妆,梨园子弟有万千。
30、就以新荣和兴潮剧团的情况来说,前几年,该剧团在新加坡华族戏曲研究会和戏剧界朋友的协助下排练刘明珠,被列为华族文化节的重点节目之一,在勿拉士?沙草场演出3场,座无虚席,获得好评。
31、五八年广东省潮剧院成立,属剧院五团演员,演《救风尘》的宋引章和《状元打更》的状元夫人。
32、《潮剧四功五法与五法基础》)“表演气重于势,猛重于威,讲究真实、逼真,它汲取民间拳术,以及一些杂耍,富有地方特色。
33、潮州弦诗乐的领奏乐器,在潮剧伴奏中称为头弦,执掌头弦的人称为头手。
34、在《刺梁骥》中扮演的万家春等都给潮剧观众留下难忘的良好印象。
35、点画精微,神变无碍,利金百炼,美玉天姿,可谓冰寒于水也。自幼喜爱潮剧艺术,13岁时曾参加家乡潮音正玉天香潮剧团当演员。
36、还有很多的传统,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特产,优美的潮剧
37、他特地拜当年在《刺梁骥》中演万家春而闻名潮剧界的丑角前辈陈邦沐为师,由他主演的《刺梁骥》也因此获得2003年“广东潮剧院青年演员继承传统剧目展演”优秀奖。
38、编导了潮剧折子戏《六月雪》、《井边会》、《回窑》、《三击掌》、《包公赔情》等,以突出的业绩被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授予“潮剧园丁二等奖”。
39、昨晚的汇报演出,展示了精选的参演剧目,包括潮剧折子戏《断桥会》、《柴房会》和潮剧《告亲夫》精彩片段。
40、潮剧《柴房会》可谓家喻户晓,它的故事出处就在饶平三饶镇“打破鼓”旧居,这里正成为一处新的旅游热门点。
41、五十年代与林劭贤合作整理传统剧目《火烧临江楼》,1957年出版单行本,1958年摄制成潮剧艺术影片。
42、在众多“万家春”的继承者中,广东潮剧院二团后起之秀陈焕泽应该是优秀的一位。
43、琼东老艺人李斗光说:“琼剧源渊于潮州的正音戏,后学潮剧才文戏唱琼音,武戏含官话。
44、泰国潮剧源于中国。
45、潮剧音乐的特色乐器有二弦、椰胡、大笛、大鼓、深波、曲锣等。
46、潮剧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有一唱众和的形式,表演细腻,服装用潮绣,有地方特色。
47、走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老榕树、樟树,还有那叫不出名字的参天大树。清晨与傍晚,古树下面聚集着许多老奶奶、老爷爷们一起叙家常,哼潮剧。
48、早年曾参与《潮剧剧目纲要》一书的编撰,近年参加编写《可爱的潮安》一书。
49、四十年代从艺于玉梨香潮剧戏班。
50、著述有《漫谈潮剧四功五法》、《谈潮剧唱功》、《潮剧唱功六十句》、《扫窗会的艺术》等。
51、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
52、陈尾对待艺术的态度十分严谨,一丝不苟,在扮演上面提到的这些人物中,哪吒是武童生,很适合他扮演,李陵、杨宗保是武生,他演起来也得心应手,但反串演杨五郎、萧天佐这些武生乌净角色,陈尾就有些难度了,为了演好这一角色,他在团内向善于演乌面的马广弟、纪桂松学习,团外则向潮剧院的炳松、木泉等师父学习,终于演成功了这些人物,被潮剧院众师父称赞“揭阳出了个有名的小乌面”,他善于艺术创造,所使人物丰满出色。
53、笔者以为台湾官方对琉球地位的认知之所以出现更弦易辙之举,其背景最主要是因为战后经历了社会思潮剧变的冲绳,已不能与昔日竭诚效忠中国的琉球同日而语。
54、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欣欣向荣,渔湖潮剧团曾上省城代表揭阳演出自编小潮剧《白兔嫂买鳖》,获省创作二等奖,演出一等奖、舞美奖,为渔湖“戏剧之乡”保持美誉。
55、不久前,在《联合早报》新闻版,看到了同事韩咏红报道,具有174年历史的新荣和兴潮剧团在义顺上演最后一场潮剧《万古流芳》就宣告落幕了。
56、2001年分配到广东潮剧院二团工和,在团期间认真、刻苦、学习基本功,先后在《断桥会》饰小青、《串戏定亲》饰桂花、《观王庙会》饰苏三、《香罗帕》饰赵蕊芝、《别洞观景》饰白鳝,等等。
57、潮剧唱腔曲调优美,其歌轻婉,为曲牌联缀体制,唱南北曲,本宋元词而益以里巷歌谣,清代中叶以后,吸收板腔体制。
58、同时,潮剧在泰国与中国之间的地理位移意味着这一特殊戏曲艺术在整体格局中的边缘与中心地位的互换,其后隐藏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给予人们深刻而独特的文化启示。
59、詹少君,现任广东潮剧院二团团长。
60、父亲为小梅花潮剧培训中心的陈江哲老师。
61、一九七O年调回汕头地区潮剧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