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

爱造句 4年前 (2022-03-12) 词语造句 214 0

竹刻:zhúk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在竹制器物上雕刻文字图画的艺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有浮雕、镂雕、阴刻等方法。《文汇报》1983.8.10:“竹刻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织纹美观的竹编器。到了明代,竹刻史上出现了上海的‘嘉定派’。”★一种在竹制品上雕刻字、画的艺术。唐宋时即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以上海嘉定最为着名,朱松邻为代表,称为「嘉定派」;另有皖派、金陵派。至清道光年间,汤硕年、吴玉田合此三派为一家。

1、这件棕竹七佛钵工、质皆美,又深具文化韵味,无疑是清乾隆时期竹刻工艺中的精品。

2、在嘉定竹刻中也颇负盛名。

3、年间竹刻艺人,上海嘉定人,小字肖官,以雕镂人物见长,自成一家。

4、我会在广州、澳门、香港、悉尼等地举办过中国书画、粤绣、竹刻、雕塑以及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品等民族艺术展览共计十多次。

5、当时,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一些士人便将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划分流派,于是出现了嘉定派。

6、字遥青,当代著名农民竹刻家,江苏常州人,农民出身,曾得竹刻名家白士风先生指点,自学成才,擅长留青法和深浅阴刻法,作品极为传神。

7、兰草题诗竹刻帽筒、清代女画家挥冰花鸟画一幅、清代巨型蜀绣寿帐(长5米、宽14米,花鸟图案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

8、阐述了中国竹刻艺术在明代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嘉定竹刻和金陵竹刻的风格特色和表现技巧以及竹刻艺术给予后人的影响和评价。/

9、别开生面,自成格局,逐渐篆刻、竹刻更见成熟,在竹刻上再现明清佳作,更是独具匠心,日积月累,渐成规模。

10、竹刻臂搁的宣传做了积极的工作。

11、例如一九八五年叶义医生捐赠的一批竹刻作品反映了和文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面貌。胡锦超先生和郭安夫人分别于一九八六年和一九八七捐赠的石湾陶器,充份表现出这个广东名

12、竹刻艺术是成熟于明代中后期的中国工艺美术的一个组成门类。

13、留青竹刻产品有臂搁、书镇、笔筒、台屏和案头小品等。

14、他玩的东西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粗略算来,便有蟋蟀、鸽子、大鹰、獾狗、掼交、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代家具等,直玩得人生云山雾海,不亦乐乎。

15、当时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于是根据其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就产生了两个竹雕流派,一派始于嘉定朱鹤,一派始于金陵濮仲谦。

16、竹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艺术,时间在明中期以后。

17、其中,邵阳翻簧竹刻荷叶花瓶,以其高超的工艺,在此次世博会上获银质奖章。 

18、农民身份,为范遥青竹刻技艺的精到添了传奇色彩,李一氓写文章赞他的作品“刻画极精,神采焕然,精到之处,不比明清的竹刻名家差”,一时间名声大震。

19、代表作有:《关公》、《金陵十二金钗》、《四大天王》、《竹刻字画》等。

20、竹刻臂搁,为书写绘画时枕腕搁臂的

21、竹刻鉴赏家王世襄在专著《竹刻》中列举当代留青竹刻五杰,常州占了4位:白士风、徐素白、徐秉方、范遥青。

22、全书共分三十章,对古代书画、瓷器、铜器、古钱、宣炉、铜镜、玉器、砚、墨、书、碑帖、名纸、砖瓦、偶象、印章、丝绣、景泰蓝、漆器、宜兴壶、珐琅、料器、法花、牙器、彩墨、笔格、竹刻、扇、木器、名石等分别加以评述。

23、竹刻香筒,顾名思义是用作盛香花或香料的,阵阵清香自玲珑剔透的筒壁溢出。

24、可见范遥青竹刻在港台地区藏家中是有大名的。

25、上海博物馆藏清代吴之fán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王世襄《竹刻鉴赏》一书有照片及拓本,说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似在对语。

26、题跋;西廊内嵌有招子庸画竹刻石。

27、如:我国用竹子做的艺术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搁等。

28、字汉侯,清初嘉定人,竹雕名家,善竹根雕人物。竹刻的圆雕,是指

29、虽竹刻名气不如其弟朱稚征那样之大,亦为当时竹刻名人之列,与徐允禄、张表、刘维潘合称“练川四隐”。

30、他住所里一件珍藏多年的明朝雕刻梅花香筒和一幅仿黄公望的山水画也被日本兵强行掠走。”嘉定竹刻有二家:一以竹筒刻山水、人物,若笔筒、酒杯、香筒诸器,是就竹之围圆而威。

31、他玩的东西五花八门,粗算就有蟋蟀、鸽子、大鹰、獾狗、掼交、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

32、他的大部分竹刻作品被上海博物馆收藏。

33、宝庆竹刻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手法多样,尤以雅洁赛玉的翻簧竹刻著称。

34、藏清代吴之藩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王世襄《竹刻鉴赏》一书有照片及拓本,说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似在对语。

35、1913年,其姐支一清与无锡金石家、竹刻家张瑞芝(1885?1978)结为伉俪,在上海开办“慨吾庐”雕刻艺坊,年方10岁的支慈庵随姐姐生活,初中毕业即从师于姐丈学艺。

36、在33个比赛项目中,竹子工艺就占了6项,包括竹根雕、扬中竹编、嘉定竹刻、黄岩翻簧竹刻等。 

37、通常是指木刻、竹刻、石刻、砖刻、瓷刻、牙刻和刻纸、刻漆等八种工艺。

38、笔格、竹刻、扇、木器、名石等分别加以评述。

39、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

40、竹刻工艺品随着年代的久远,竹材的皮层干透后变得色浅,接近白色;而竹肉表层纤维紧密,色深,细腻晶莹,越往里纤维越少而且变粗。

41、洪建华16岁起投笔捉刀,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从事竹刻工艺至今。

42、白氏一派最有名的是大弟子范遥青,王世襄曾专门写文章称赞他的作品,“农民竹刻家”的名号让他在八九十年代竹刻界很有些传奇。

43、《竹刻鉴赏》一书有照片及拓本,说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似在对语。

44、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王梅邻竹刻作品两件:一为白菜臂搁,臂搁下部以阴刻手法刻白菜一棵,上部刻小楷苏东坡论菜的一句名言:“气含霜露,味带土高,虽烂肉不能及也。如:“明开夜合”是

45、此壶竹刻技艺精湛,未见粘接痕迹,整体造型及纹饰仿商周青铜器,可见清中期好古拟古之风尚。

46、竹刻大体分两类:一类为竹面雕:如上述香筒、笔筒。椅后摆一较大的屏风,两边陈设香几、宫扇、香筒等物。

47、原做木雕,清光绪九年(1883),与篾匠合作,以木雕浅浮雕手法,在竹簧上雕刻人物、山水、花卉,发明翻簧竹刻工艺,开设师竹馆翻簧竹器社,生产翻簧扇、竹联对、朝珍盒、翎筒、帽筒、图书盒、首饰盒、图章盒、烟盒等,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博得文人雅士赞赏和平民喜爱。

48、其大部分竹刻作品被上海博物馆收藏。

49、扬州的竹刻刻字源于咸同年间的仪征人吴熙载(1799年-1870年)。

50、据《宝庆府志》记载,当时最有名的竹刻艺人李昌元以制竹子食箧和书箧而名重一时,最终成为宫廷专门的竹刻师。

51、宝庆竹刻是邵阳市的文化名片,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手法多样,尤其以色泽雅洁赛玉的翻簧竹刻而著称,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

52、这里还有一门非常古老的手艺叫留青竹刻。

53、……可能由于我的偏见,可能因于我厚古薄今,我总觉得严格说来,清中期以后竹刻退化了,许多刻法没有人搞了。学说、全息理论和现代反射区体系,结合世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扬长避短,厚古薄今,经过长期而系统的探索实践。

54、这个竹刻工艺品相当精美。

55、农民身份,为范遥青竹刻技艺的精到添了传奇色彩,李一氓写文章赞他的作品“刻画极精,神采焕然,精到之处,不比明清的竹刻名家差”,一时间名声大震。

56、阐述了中国竹刻艺术在明代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嘉定竹刻和金陵竹刻的风格特色和表现技巧以及竹刻艺术给予后人的影响和评价。

57、苏州拙政园有其竹刻楹联。

58、这类文人化的题材和不流于世俗的竹刻风格,很能为文人所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