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筌:yán qu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成玄英 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 南朝 齐 王融 《忏悔三业门颂》:“乐田生灭,患以身全,业资意造,事假言筌。”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不过凡事一说,即落言筌,不再能得三昧。”参见“ 言詮 ”。★言语的迹象。唐.许康佐〈宣尼宅闻金石丝竹之声赋〉:「事宁同于想像,理实閟于言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也作「言诠」。
1、按照这个传统,最好的言说是“不落言筌”的言说。
2、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3、因为有这样的坦荡,因为有不肯落人言筌的警惕。
4、不落言筌,韵似晚钟。
5、这正是一条“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悟入”余径。
6、既觑定行者,又不落言筌。
7、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