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调:chǔ dià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楚 地的曲调。常与 吴 弦、 燕 歌对举。后为乐府相和调之一。 唐 陶翰 《燕歌行》:“请君留 楚 调,听我吟 燕 歌。” 唐 白居易 《醉别程秀才》诗:“ 吴 絃 楚 调 瀟湘 弄,为我慇懃送一盃。” 明 王世贞 《鸣凤记·秋夜女工》:“双蛾皱,嘆凤管吹残 楚 调,何日见阶前辐輳。” 清 魏源 《送陈太初出都》诗之二:“离弦忽 楚 调,促柱诉中孚。”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解题》。
1、唐卢仝《感秋别怨》诗:“霜秋自断魂,楚调怨离分。
2、楚调者,在琴、筝之上,是以“徵、羽、宫、商、角”(5、6、1、2、3)为空弦散声的音曲;侧调者,是“上声促柱”,使原羽弦散声升高为“清羽”,原角弦散声升高为“清角”,以“徵、清羽、宫、商、清角”(5、↑b7、1、2、↑4)为空弦散声的音曲。
3、属《相和歌?楚调曲》。
4、本诗见于《昭明文选》及《玉台新咏》,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入《相和歌?楚调曲》中,题为汉班??作,亦作《团扇诗》。
5、乐府《相和歌?楚调曲》评曰,这首诗是诗人众多宫怨诗中最出色的,它借托旧事,对宫中妇女的不幸命运表示了同情,后两句写得十分微妙传神。
6、在艺术上具有以悲情为主的艺术风格和楚调为主的抒情方式。
7、《梁父吟》:乐府《楚调曲》名,属齐地土风。
8、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
9、《乐府诗集》载入《相和歌?楚调曲》。
10、在乐学研究方面,继1983年发表论文《清、平、瑟调考辩》之后,又经二十年锲而不舍地潜心研究,遂逐步揭开了千古之秘的汉唐清商三调、楚调、侧调之谜。曾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清商三调音阶调式考索》、《论吟猱》、《琴调溯源》、《论五音调》、《古瑟调弦与旋宫法钩沉》等数十篇;1992年曾主办清商乐研讨会;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古琴独奏及琴瑟合奏音乐会,音清韵雅,广受好评。
11、婕妤怨,乐府楚调曲名。
12、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13、创作的《嵇氏四弄》(通说为《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并称九弄。《新唐书?礼乐志》说:“唯琴工犹传楚汉旧声及清调蔡邕五弄、楚调四弄,谓之九弄。
14、《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楚调曲有《白头吟行》《泰山吟行》《梁甫吟行》《东武琵琶吟行》《怨诗行》。
15、在汉代被称作“楚调、侧调”之“长歌”与“哀哭”转换的“雍门调”,原是在楚声基础上而来的汉《房中乐》。
16、《乐府诗集》一并载入《相和歌?楚调曲》。
17、所著《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楚调曲》),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18、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
19、旧声,及清调、瑟调、蔡氏五弄、楚调四声,谓之九弄,非朝廷郊庙所用,故不载。
20、⑧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
21、内又分《楚调曲》、《吴声歌》、《西曲歌》、《江南弄》等曲调。
22、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23、看来众乡民还不过瘾,那再请伯牙先生演唱一段“楚调散板”。
24、唐陶翰《燕歌行》:“请君留楚调,听我吟燕歌。欧体楷书《燕歌行》参加全省书画展后获甲等奖。
25、代”是“拟”的意思,《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楚调曲》,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
26、收有三首不同作者的《玉阶怨》,其中将谢眺的作品划归于《相和歌辞?楚调曲》,属于宫怨诗。
27、《怨歌行》本诗见于《昭明文选》及《玉台新咏》,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入《相和歌?楚调曲》中,题为汉班??作,亦作《团扇诗》。
28、《大风歌》系楚调,慷慨凄壮。
29、此“长歌”向“哀哭”的转换,在两汉《房中乐》中有“楚调生侧调”的说法。
30、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31、荣借醉意,向楚调情,楚不甘受辱,表明态度;南见荣对嘉无真情,鼓励东和嘉重拾旧情。
32、楚调即汉调,也就是西皮调。
33、学习汉语发音一定要分清楚调类。
35、挑担围鼓吹打的乐曲主要由明、清散曲、套曲和荆沙地方流传有特色的楚音楚调组合而成。
36、《相和歌辞?楚调曲》,多写妇女的不幸命运。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