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际:zāo jì 基本解释:(1) [circumstances; vicissitudes in one\'s life]∶境遇;经历平生遭际令人感伤(2) [encounter]∶遭遇时机,指受到达官贵人的提拔、赏识遭际御前●详细解释:1. 犹遇到。 宋 任伯雨 《述怀》:“一日偶遭际,用捨何敢必。”《歧路灯》第四八回:“ 谭爷 近来遭际不幸,在家必是不舒坦。” 王旡生 《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天下有过人之才人,遭际浊世,抱弥天之想,不得不流而为厌世主义。”2. 犹际遇。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兄弟直西坦》:“父子相承,四上鑾坡之直;弟兄在望,三陪凤阁之游。比之前贤,实为遭际。”《辽史·杨佶传》:“上曰:‘卿今日何减 吕望 之遇 文王 !’ 佶 对曰:‘ 吕望 比臣遭际有十年之晚。’”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导绍兴》诗之三:“却笑 买臣 遭际晚,白头始綰 会稽 章。”3. 泛指人生经历。《红楼梦》第六四回:“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古诗人遭际,有幸不幸焉。” 沙汀 《困兽记》一:“他在十分诙谐的诉说着他回家以后的遭际。”4. 指遭到的不幸的事情。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龙梭三娘》:“女凄惻而前,拜伏膝下,直陈遭际,泪堕辞前。”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南汇李高士》:“流连慨慕,想其孤忠,而悲其遭际,亟思兴復。” 沙汀 《祖父的故事·老太婆》:“而且她会一个人突然哭泣起来,悲叹着她的遭际。”★◎ 遭际 zāojì(1) [circumstances; vicissitudes in one's life]∶境遇;经历平生遭际令人感伤(2) [encounter]∶遭遇时机,指受到达官贵人的提拔、赏识遭际御前★碰上、遇上。《儒林外史.第二七回》:「我这几年,亏遭际了这位姬大人,宾主相得。」境遇、际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我有二句诗,是君终身遭际,君切记之!」《儒林外史.第一○回》:「就如老世兄这样屈尊好士,也算这位杨兄一生第一个好遭际了。」比喻贤臣明君的遇合。《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我今日遭际御前,争得气再来清湖河下寻间屋儿开个碾玉铺,须不怕你们撞见。」
1、她仿佛就是他觉得布满了身边的那漫无边际的悲悯,此刻化成了肉身,正不辞劳碌地扮演着贫苦老妇人的角色,朴实无华,以其遭际感人泪下。
2、考察马修。阿诺德在中国既被大规模接受、又被激烈抵抗的独特文化遭际,可以给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化现代化建设带来重要启示。
3、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4、师虽遭际昌辰,然性恬,于荣利无毫发矜重意。
5、而社会变迁、时代风云和个人遭际的烙印,以及古代诗文的浸润,造就了这位文化巨人诗情诗艺之开端。
6、叶文玲《小溪九道湾》:“如果不是那一天的遭际,金秋对父亲的深深怨懑,恐怕永远难以消散。
7、所以“身世从违里”这句,是曾巩一生遭际的概括。
8、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8s。
9、至此,我们似乎解释了“自杀”的直接原因:带有反传统性质的“厌世主义”,但还是没有解开这个谜。”王?生《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天下有过人之才人,遭际浊世,抱弥天之想,不得不流而为厌世主义。
10、娜拉”出走后的沉浮遭际,构成了中国现代爱情喜剧的主要题材特色。
11、第一首以环境描写表现孤寂冷落的遭际:“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可见失宠已久。
12、程季淑出身名门,但遭际坎坷。
13、但诗人眼前这位在永安驿题柱的女郎,与琼奴遭际相同,但比她更为悲哀寂寞。
14、遭际国变,亟亟以经世为务,故洁身独行,不为好爵所縻。
15、屠格涅夫笔下的丽莎和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在外在形象与爱情遭际上有著惊人的相似。
16、佶对曰:“吕望比臣遭际有十年之晚。
17、翻开发黄的历史叶片,细看莱芜战役前后敌我双方的运筹帷幄与纵横捭阖,以及主要将领的悲欢遭际,不禁让人废书而叹,掩卷犹思。
18、……要之,颔、腹二联并非具体叙述其华年往事,而系借瑟声之迷幻、哀怨、清寥、缥缈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之种种人生遭际、人生境界、人生感受。
19、一1 99 4年2月1 7日星期四第五版进大门,震老迎上前来,说“欢迎欢迎”,并手挽着我的手臂接到客厅。出处《水浒传》第八一回:“俺哥哥要见尊颜,非图买笑迎欢,只是久闻娘子遭际今上,以此亲自特来告诉衷曲。
20、站在高高的谷垛上,遥望城里的万家灯火,想着自己的不幸遭际,不禁怆然涕下。
21、三家中,叶燮最推崇杜甫,除了感怀其身世遭际和史诗般的纪实风格,更重要的是杜诗中的创新,叶燮认为杜甫的诗包源流、综正变,前人诗歌的优秀品质,“甫诗无一不备,然出于甫,皆甫之诗,无一字为前人之诗也”。
22、萧红的《生死场》展现了北方农民奴隶般的生存状况和苦难的命运遭际,小说流贯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剧意识。
23、那一阕或缠绵或激昂,或清丽或雄壮,或欢愉或悲凉的词曲,那隐藏在词曲之后的形形色色的面容,种种般般的性情,悲欢苦乐,浮沉遭际,在打开词卷的那一霎,会又重新生动鲜活起来。
24、梦阳晚年心态的这种变化,跟他的生平遭际密切相关。
25、论曰:起恒虽罕济变才,然居官清,事主忠,遭际末造,行巳持论,确守其素。
26、从一国之君沦落为阶下囚,这种天人之际般的遭际变幻,对南唐李后主的词风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7、诗人原本满腹牢骚,但表达时处处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际却不言自明。
28、摘要文章从人物遭际、创作心声、生活体验等方面考察《雷雨》,认为作品蕴含着揭示人生残忍,悲悯生命冷酷的主题。
29、作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口语教学的遭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语文教学乃至整个中国教育遭际的真实而生动的缩影。
30、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和逃难寓居遭际,寄寓了更为深刻、丰富的意蕴,悲秋之中的“愁”和“恨”,沦落天涯之愁,是神州陆沉之恨。
31、唐寅由于人生遭际而形成的处世哲学、人生态度、诗歌风格,在他所创作的题画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32、第二节“政治理想的困境”,主要从小说中萧云仙这一人物的人生遭际表明原始儒学政治理想在现实中的必然失败。
33、毛滂词作主要涉及仕宦、交游、山水、爱情、时令、风俗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在不同人生时期的个人追求、遭际、心态。
34、的作者刘勰及成书后的遭际
35、是一部历史剧,以楚汉相争为题材,写韩信的生平遭际。
36、他从木假山联想到树木的遭际,又由此而联想到当时的社会情状,“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37、书中某些题材,出自《古今小说》等话本集,如第一段“好才郎贪色破钞,犯色戒鬼磨悔心”就出自于《古今小说》卷三的“新桥市韩王卖春情”,以及第六段“马周嗜酒受挫跌,王公疏财识英雄”,出自于《古今小说》卷五中的“穷马周遭际卖馍媪”。
38、七而社会变迁、时代风云和个人遭际的烙印,以及古代诗文的浸润,造就了这位文化巨人诗情诗艺之开端。
39、隆裕遭际之不幸,在于列祖列宗创业艰难得来之天下,她因无能,甘心送给袁世凯,得了“女中尧舜”的一个美名。
40、作为逊清王爵,庄清逸遭际坎坷,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他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有着特殊的敏感体会。
41、其背后却满载着不为人知的遭际与辛酸,如《冬日写怀》“……世情别,故交绝,床头金尽谁行借?今日又逢冬至节。
42、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穷马周遭际卖?媪》:“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杯中之物。
43、要读懂徐志摩的诗,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徐志摩生平遭际、学识渊源、家庭婚恋、个性特点及时代潮流等。
44、解曰:六府不正,三停不配,五行不得,为依局失垣,星辰失陷;则虽有志位,亦不显达;乃一生蹇滞之相也,通者相原可取,因部位不匀,气色不配,连年困苦;忽得一位可取,气色一开,士子有青云之志,庶民有德泽绵绵。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
45、这里是人与花融合来写,以花之遭际喻羁人无家、随处飘零之身世。
46、这一情景,连同诗人此刻登临的夕阳楼,都很自然地使他联想起被贬离去、形单影只的萧?,从内心深处涌出对萧?不幸遭际的同情和前途命运的关切,故有“欲问”之句。
47、几番遭际,华云碧与云召之子云琼相恋。
48、从一国之君沦落为阶下囚,这种天人之际般的遭际变幻,对南唐李后主的词风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9、出处《水浒传》第八一回:“俺哥哥要见尊颜,非图买笑迎欢,只是久闻娘子遭际今上,以此亲自特来告诉衷曲。
50、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长为布衣的问题,使对方从自身遭际中设想体会它的答案,语意简妙,启发性极强。
51、时近严冬,寒夜萧条,但闻朔风吹霰,呼啸回旋;旅雁宵惊,哀鸣沙际。”下文借旅雁的遭际引起自己的身世之感:“我本北人今谴谪,人鸟虽殊同是客。
52、前集卷三载:琼奴姓王,本是仕宦大家族的少女,流落为赵奉常的小妾,受尽赵奉常大老婆的鞭笞凌辱,赵奉常虽欲回护而无能为力,后来她随赵家赴荆楚,路过淮山驿,在驿馆墙上题了一段写自己生平遭际的话。
53、出处:《东观汉记?耿况传》:“耿况彭宠,俱遭际会,顺时乘风,列为藩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
54、命运由人的选择构成,而选择则归于性格,性格则归于遭际。许多时候,命运看似曲折离奇,其实不过是反复的抗争走到另一个极端,而其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写定了。张佳玮
55、但每逢遭际精神无根的文化危机时代,总会出现“去经典化”与“伪经典化”共生的现象。
56、诗人借着骢马的伏枥境遇,比喻自己困守长安的遭际;借着骢马的雄姿才力,喻写自己的才能襟怀;借着骢马的立功心愿,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
57、文章从司马迁创作的主观愿望和客观遭遇看认为《史记》的“发愤著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个人遭际的怨愤基础上痛定思痛之后思想认识的深化,二是希望有所作为的发奋著书的信念。
58、她曾沐浴过春风化雨,有过花团锦簇的时期,也曾遭际过风霜刀剑,有过几近凋零肃杀的岁月。
59、②一世句:谓干公自己家族于明亡清立过程中遭际灾变,但始终记住父亲的训诲。
60、息夫人的不幸遭际及她无言的抗议,在旧时一向被传为美谈,唐时还有祭祀她的“桃花夫人庙”。
61、学会如何去接纳其他种种遭际。
62、然若加以联贯综合之搜集及统系条理之整理,则著者有意无意之间: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处之环境,所薰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志。
63、在这些最感激的国家中有我的国家,以色列民族,而他们曾经为他们的自由而战,并克服难以置信的苦难生存下来,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遭际如此。
64、我们也必须考虑他们在不幸遭际之中心境平和,这种似永恒般的好心情我们称之为“常乐”。
65、’佶对曰:‘吕望比臣遭际有十年之晚。
66、【出处】: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吏部?徐?三代遭际》:“?徐??以异途任六卿,世所共艳,然不知其子孙所遇更异。
67、第三十三回:“原来他因为自己辛苦一生,遭际不偶,此番回家,早打了个再不出山的主意。
68、由于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及人生遭际的不同,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也因之相异。
69、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
70、救济兄弟做的护身符时,也是贱人遭际圣时。
71、与崔子忠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南陈北崔”,两人不仅均以画、尤其是人物画名世,为人、处世、遭际、性情乃至画风也各有相通之处,画史经常将两人相提并论。
72、六朝的文论家钟嵘《诗品序》曾列举了楚臣去境、汉妾辞宫、骨横朔野、魂逐飞蓬、阖孀泪尽这些人间悲剧遭际后指出情之不得不发的原委:“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73、从体式上说,屈原不仅有“长篇抒情体”《离骚》,表现他那时间上跨度较大、空间上又无往而不及的身世遭际和浪漫主义神游;并在情节结构上创造了客主诂难、问答的形式(“女?”劝告、“灵氛占卜”等),使之在“铺叙中有峰峦起伏”、“长而不漫”⑧,有如“黄河百里一曲、千里一直”⑨。第一部分叙述屈原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第二部分写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写他遭受迫害以后的心情,表示他坚持理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说出了他的政治理想;第五部分写他在心情抑郁,无可告?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情: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终于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理想。
74、感遇:因为自己的遭际和境遇而生发感慨。
75、这些建筑的环境描写与人物的性格、情感及其命运的遭际、结局紧紧地统一融合在一起。
76、对曰:“遭际太皇太后皇帝陛下。
77、摘要从小说主题,主人公性格特征、人生遭际、行为方式和文本的结构等方面,辨析德国经典成长小说和美国成长小说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社会、文化、存在主义哲学和精神分析学等视角分析成长小说变异和发展的成因。
78、传之后世,遭际时会,此精神复现为事功焉。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