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第:sī d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后汉书·贾复传》:“ 復 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闔门养威重。”《宋书·彭城王义康传》:“鞠恭慄悚,若堕谿壑,有何心颜,而安斯宠,輒解所职,待罪私第。” 宋 苏轼 《醉白堂记》:“故 魏国忠献 韩公 ,作堂於私第之池上,名之曰 醉白 。” 清 吴伟业 《萧何》诗:“ 萧相 营私第,他年畏势家。”★私有的住宅。相对于官舍而言。《新唐书.卷一七七.封敖传》:「始视事,廷设九部乐,敖宴私第,为御史所劾,徙国子祭酒。」《红楼梦.第六八回》:「是夜王信到了察院私第,安了根子。」
1、诸戚里、宗室、贵族之家,勾呼就私第观看,赠之银彩无虚日。
2、明教里私第,享年74岁。
3、皇帝一见,喜不自胜,遂赐擒虎锦彩罗纨,金银器物,美人一对,且归私第憩歇,一月后别有进旨。
4、显德四年冬,卒于西京之私第。
5、【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尽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事。
6、偶出归私第,驺从赫奕照衢路,望若卤簿。
7、坐矫制修私第,削爵为民,卒。
8、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
9、言者承风旨,劾公罢郡,归于临海之私第。
10、奥涅金按捺不住,贸然闯入达吉亚娜私第。
11、后来,蒙天子降谕特准鸾舆入其私第。
12、筑私第于朱雀桥南,不复入朝见孤。
13、谒时相于私第,市人登楼骑屋窥瞰。
14、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
15、开元中,诃督尤切,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
16、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
17、《北齐书?王?传》:“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
18、蜀司空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业,性豪侈,强市人田宅,藏匿亡命于私第,置狱,系负债者,或历年至有瘐死者。
19、宋王禹?《乞归私第养疾表》:“尽瘁匪躬,尚更期於晚节;悬车告老,敢轻议於明时。
20、上责其无臣礼,议夺爵,锢私第。
21、揽辔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22、会贤堂与京城著名的聚贤堂、福寿堂、天福堂、惠丰堂、福庆堂、同和堂、庆和堂并称“八大堂”,原是清光绪时礼部侍郎斌儒的私第。
23、三将受宣,拜舞谢恩,走出朝门,各归私第。既至,拜舞颓然。
24、阔里吉思,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
25、驱夺人业,崇侈私第。
26、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27、今天方悔祸,嗣帝得还,吾将具驾奉迎,谢罪行阙,然后角巾私第,卿等以为何如?
28、(1692年)12月7日戌时,生于嘉会坊私第引。
29、臣即时于私第待罪,蒙圣恩差中使传宣,召入中书供职。
30、晋书?王?传》:“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
31、盗引玉泉,经绕私第,罪四。
32、素尚豪翰,每还私第,必请钟绍京盛论法书。
33、以撤官舍材木构私第,赐死。
34、晚年退居私第,仍参议国家大事。
35、元载末年,造芸辉堂于私第。
36、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37、以荆王府为私第,取内府珍玩实之。
38、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
39、原为清光绪年间礼部侍郎斌儒的私第。
40、鸿渐晚年乐于退静,私第在长兴里,馆宇华靡,宾僚宴集。
41、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五六回:“?高澄?待了半日,方见心上人儿,被军士押至……当即令军士释缚,载以良马,导入都中私第。中医学是圣道,唐代的王冰在注解《黄帝内经?素问》时谈到,“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42、史论五篇,第一篇,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43、马永卿《懒真子》载,“温公(司马光)私第在县宇之西北,诸处榜额皆公染指书。
44、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
45、乙卯,白撒开渠于私第东。
46、遂夺生侍卫,禁生游从,处之私第。
47、都尉等自今不得与清要权势官私第往还。
48、虞卿弟汉公并男知进等八人自系,挝鼓诉冤,诏虞卿归私第。
49、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
50、尝停于李叔詹私第。
51、未几,薨于私第,年五十五。遂夺生侍卫,禁生游从,处之私第。
52、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五六回:“?高澄?待了半日,方见心上人儿,被军士押至……当即令军士释缚,载以良马,导入都中私第。
53、如:皂角;菱角;角冠(道士的尖帽子);角田(豆田);豆角;角黍(粽子);角巾素服(泛指便服);角巾私第(去官服,换上角巾而住私宅。
54、雅量》)角巾是便服,金陵的乌衣巷是王导私人第宅:“角巾私第”意即辞官归家之意。
55、同光初,弟光胤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