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殿

爱造句 4年前 (2022-03-05) 经典造句 216 0

集贤殿:jí xián di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唐 宫殿名。 开元 中置。于殿内设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以宰相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旧唐书·玄宗纪上》:“夏四月丁巳,改 集仙殿 为 集贤殿 ,丽正殿书院改集贤殿书院;内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2. 指集贤殿书院。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袁皓》:“ 皓 , 宜春 人。 咸通 进士, 龙纪 集贤殿图书使。”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史馆下》、《文献通考·职官五》。★唐代设立的文学三馆之一,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等事的官署。原名集仙殿,至唐玄宗开元中改称为「集贤殿」。以五品以上为学士,宰相知院事。

1、权知制诰,判集贤殿。

2、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

3、《新唐书.百官志二》:“集贤殿院。

4、加集贤殿修撰、知渭州,在边多年。

5、唐置集贤殿校理,宋因之。

6、累官至集贤殿修撰、知河中府,卒。

7、一人归前集贤殿校理张温士,亦殁。

8、徽宗立,复集贤殿修,知梓州。

9、进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

10、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设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

11、皇庆元年为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

12、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如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书院主管人员的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兼作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

13、五名会魁,官秘书丞,集贤殿校理,特金紫光禄大夫赠少保。

14、十二年,累加集贤殿大学士。后改任集贤殿修撰,知广州。

15、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

16、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17、又中博学鸿辞科,授集贤殿正宇。

18、右补阙、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19、不久,又加拜集贤殿大学士、明德皇后园陵使。

20、四月,改集仙殿为集贤殿。

21、开元年间,又设集贤殿书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掌刊辑经籍、撰集文章,缮写御本等。

22、亘以书判授集贤殿正字、华原县尉。

23、整个馆内的陈列设计为:一楼石城古韵;二楼秋浦遗风;三楼池阳胜境;四楼集贤殿;五楼文选楼。

24、唐开元十三年,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书院,故有“仙院”之称。

25、涯子工部郎中、集贤殿学士孟贤,太堂博士仲翔,其余稚小妻女,连襟系颈,送入两军,无少长尽诛之。

26、宋有集贤殿修撰等官,简称殿撰。

27、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如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唐玄宗,书院主管人员的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应兼作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

28、释义:指唐代的集贤殿书院。

29、迁陕西转运使,擢集贤殿修撰。

30、柳宗元二十六岁授集贤殿正字。

31、俄罢职,充集贤殿修撰、知均州。

32、举进士,平判入等,授集贤殿校书郎。

33、进度支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凤翔。

34、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35、黄衫客又把卢太尉专权李益和小玉受屈一事参奏主上,最后主上降旨:加封李益为集贤殿学士和鸾台侍郎,霍小玉为太原郡夫人、郑六娘为荥阳郡太夫人。

36、会峻待制之秩,又兼集贤殿修撰。

37、累迁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38、父超,晋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

39、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

40、岁中,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史。

41、宗元,故集贤吏也,(公前为集贤殿正字。

42、黄衫客又把卢太尉专权李益和小玉受屈一事参奏主上,最后得以奸人得惩,好事成双,李益被封为集贤殿学士和鸾台侍郎,霍小玉为太原郡夫人。

43、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44、未几,加集贤殿学士,监修国史。

image.png

45、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

46、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

47、国立图书馆包括四个单位,称为“四馆”,即“昭文馆”、“集贤殿”、“史馆”、“崇文院秘阁”。

48、十三年,又改为集贤殿书院。

49、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