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形

爱造句 4年前 (2022-03-03) 词语造句 117 0

篆形:zhuàn xí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即篆书。《北史·江式传》:“ 皇魏 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参见“ 篆书 ”。

1、到了小篆形体时,它由“会意字”又变成了一个左边从“水”右边“谷”(yù)声的“形声字”。

2、对《说文》篆形以及许慎讲字形和本义的错误?吴大澄?孙让等人也时常根据古文字加以指出。

3、总计各类篆形字例2 5万余个。

4、《说文解字》通过小篆形体的分析,说明造字的本义,不但成为古汉语语音和词汇的宝库,并且保存了有关古代历史、文献、社会文化、经济的原始资料。

5、开创了钱文以八分隶书、楷书甚至草书的时代,一改以前的大篆、小篆形式。

image.png

6、这是许氏对九千多小篆形体的基本分类,即区分为“文”和“字”两大类:“象形、指事、会意”是对“依类象形”(后二者含有象形因素)的“文”的解说;“假借、转注、形声”是对“孳乳渐多”的“字”的解说。

7、如商代青铜器的花纹,多为平纹、二层花纹、三层花纹的;图案则是被夸张与改造过的各种动物形象,如四条腿的动物,在有的铜器图案中被改为两条腿,有的动物羽毛被代之以篆形纹等。

8、《北史?江式传》:“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

9、明杨慎《<六书索隐>序》:“文正公少爱周伯温篆形之茂美,肆笔?之。

10、由于汉私印数量繁多,其印文所采用的篆字,丰富了小篆的内容,对于研究小篆形体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1、薄报切……按此与‘?’二篆形义皆殊,而今隶不别。

12、兆的大篆形似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因此他的本意是表示征兆,占卜用语。

13、《说文部首》一书,除了具体的部首的理解有误外,主要的问题在于不尊重原著,名曰“说文部首”,却不依照原书的小篆形体,而字字

14、他根据秦刻石改了《说文》的一些篆形?如改(欠)为等?受到后人的很多批评?李阳冰擅改古书是不对的?但是他根据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上的文字资料纠正《说文》?这却是值得重视的。

image.png

15、过分相信许慎的说解,拘泥於小篆形体而强作解释。

16、70年代秦简等新资料的发现?使大家对隶书的形成也有了比过去正确的认识?这一时期的古文字学者?对《说文》篆形和许慎讲字形和本义的错误指出得更多了。1.该标志整体造型以“四羊方尊”为基础,融合传统器物“鼎”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以“青岛理工”四字小篆形态变化而成,体现“青岛理工大学”尊重传统和历史的优良校风。

17、间或有泥土侵蚀剥落处,必有蜗篆形状。

18、走上历史舞台之时,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种繁体字和简体字,但是针对隶书和楷书形式的一些汉字,人们又渐渐创造出的新的书写形式,有的写法笔划多,有的写法笔划少。

19、走上历史舞台之时,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种繁体字和简体字,但是针对隶书和楷书形式的一些汉字,人们又渐渐创造出的新的书写形式,有的写法笔画多,有的写法笔画少。

20、“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

21、里:《字形表》的「里」字较合篆形。

22、因此,当时的许多篆书书迹并未能保持纯正的篆形和篆味,这在各种汉代铜器铭文和刻石篆书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汉代印章也是如此。

23、火”部借篆形,结体高伟轩昂。

24、从攴(pū),“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