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填膺

爱造句 4年前 (2022-03-02) 词语造句 305 0

悲愤填膺:bēifèntiányīng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悲痛和愤怒充满了胸膛。清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唐弢《友谊的选择》:“对于这种‘血的买卖’,鲁迅悲愤填膺,鄙夷地斥之为‘无耻’。”★悲伤愤怒之情充塞心中。如:「当大家得知敌军的暴行后,人人悲愤填膺,一致同仇敌忾。」★01.宋.朱熹〈向伯元书〉其五:「然旧京原庙隔在异域,每视新衔,不胜悲愤之填膺也。」★释义义参「义愤填膺」。见「义愤填膺」条。典源此处所列为「义愤填膺」之典源,提供参考。1、「义愤」:《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序》汉室中微,王莽1>篡位,士之蕴藉2>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3>,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杨雄曰:「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言其违患之远也。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车之所徵贲,相望于岩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严光、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怀仁,斯固所谓「举逸民天下归心」者乎!肃宗亦礼郑均而徵高凤,以成其节。自后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而不顾,多失其中行焉。盖录其绝尘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1)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西汉东平陵人。先为大司马,以恭俭收人望,平帝立,元后临朝称制,委政于莽,号安汉公。后假禅让之名,篡汉自立,国号新,法令烦苛,光武起兵讨之,王莽兵败被杀,在位十五年。(2)蕴藉:含蓄不外露。(3)裂冠毁冕:比喻破坏传统文化。冠、冕,中原民族所戴的帽子。2、「填膺」:唐.高适〈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据《全唐诗.卷二一四.高适》引)睹君济时略,使我气填膺1>。长策2>竟不用,高才徒见称。一朝知己达,累日诏书徵。羽翮忽然就,风飙谁敢凌。举鞭趋岭峤,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驰驿,南人思饮冰。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魑魅宁无患,忠贞适有凭。猿啼山不断,鸢跕路难登。海岸出交趾,江城连始兴。绣衣当节制,幕府盛威棱。勿惮九嶷险,须令百越澄。立谈多感激,行李即严凝。离别胡为者,云霄迟尔昇。(1)膺:胸、内心。(2)长策:良好的计策。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义愤填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义愤填膺」系由「义愤」及「填膺」二语组合而成。「义愤」见于《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序》,〈逸民列传〉是记叙东汉时品行高节、隐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晔在序中写明为这些人立传的原因。西汉末年时,王莽篡位,士人内心都充满了「义愤」,却无法表达出来,见到传统文化被破坏殆尽,都不愿再出来为国家尽力,纷纷隐居起来。即使后来汉光武帝礼聘他们,也不愿意出仕,更不用说到了东汉中后期,小人当道的时候了。这种高尚的品行是值得为他们立传的。「义愤」是指士人见到汉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机可乘,夺取政权,心里充满了正义的愤怒。「填膺」则见于唐.高适〈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这是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替朋友饯别写的一首诗,说从前看到朋友有才能却不受重用,一直为他感到委屈。今日友人有机会为官,徵召的命令也下来了,这位朋友必须立刻前往岭南上任。高适除了不舍之外,也叮咛他到异地应注意的事情。诗中的「气填膺」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怀才不遇感到不平,气愤填满胸中。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义愤填膺」,指胸中充满因正义而激起的愤怒。书证

1、至此以后悲愤填膺,多次出游,乾隆五十五年死于北京。

2、日寇占我沈阳的消息传来,爱国同胞无不悲愤填膺!

3、我军战士悲愤填膺,但却更加意志坚定,决心与古堡共存亡。

4、屈原悲愤填膺,长啸天问,并把题有桔颂的纱巾复盖婵娟身上,以作祭奠,在旁监禁的卫士深为感动,救出屈原,火烧太庙,共谋救国大业。

5、宋朝当局面对北方来的侵略势力,一再屈辱退让,爱国人士对此无不痛心疾首,悲愤填膺。

6、听了使馆被炸的消息,学生们悲愤填膺。

7、贺锦部下的将士悲愤填膺,决心为主将复仇,在辛思忠率领下攻克西宁,活捉反动土司祁廷谏。

8、不久,元兵攻陷了鄱城,消息传来,江万里悲愤填膺,率一家17口投赴止水,以身殉国。

9、事实上眼前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这使诗人悲愤填膺。

10、屈原悲愤填膺,长啸天问,并把题有桔颂的纱巾覆盖婵娟身上,以作祭奠,在旁监禁的卫士深为感动,救出屈原,火烧太庙,共谋救国大业。

11、早年即抱有种族革命思想,每言及满清朝廷的跋扈,汉族的衰弱,即悲愤填膺。

12、林冲悲愤填膺,终杀掉陆谦,替妻报仇。

13、剩下的几个兵卒见将军惨死,个个都是悲愤填膺,情知今日必死无疑,都怒号着要做最后的殊死搏斗。

14、在读者眼前俨然呈现一位北望中原悲愤填膺的志士形象。

15、词人痛心疾首,悲愤填膺,以至山容水态,,无不染上深深的哀愁。

16、阿姑虽然悲愤填膺,但还是强压住了心头之火,劝阿爹说:“咱们别谈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了。

17、悲愤填膺的那辛庭下决心保护珍宝,由此便引出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夺宝、护宝的斗争。

18、时旌旗蔽空,锣鼓喧天,群众悲愤填膺,表示要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19、鲁迅悲愤填膺,力主营救,未获通过,独自宣布辞职。

20、听了使馆被炸的消息,学生们悲愤填膺。

21、他随校内守军退出城外,奔抵临时省府泰安,沿途父老死伤无数,惨不忍睹,他悲愤填膺,立志发奋图强,救国、救民于水火。

22、巍峨的大别山,又一次迎接这两位老朋友,他们在“碧山头”举杯痛饮,畅谈今古,两人都壮志未遂,悲愤填膺。变的节奏表达出人们各种不同的感情,时而使人悲愤填膺,时而引人开怀大笑,人们屏息凝神,就怕漏听一个鼓点。

23、消息传出,江浙两省各界群众悲愤填膺,掀起了声势更加浩大的拒款保路风潮。

24、但忠臣不得好死、奸臣得权当道的结局又无不让人悲愤填膺、低头吹嘘。战友们目睹此状,悲愤填膺,点燃警察所后,便汇合主力去攻打豪绅盛家。

25、听到小强被歹徒打伤的消息后,师生们悲愤填膺,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打人凶手。

26、我驻南使馆被炸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无不悲愤填膺。

27、周丕振和战士们在山林中,看见山下一片大火,悲愤填膺,怒火满腔,更加坚定了拼死杀敌的决心。

28、残暴的敌人用尽毒刑,威逼利诱企图动摇他的意志,但周其鉴悲愤填膺,视死如归,始终立场坚定,忠贞不屈。

29、分娩在即的八宝悲愤填膺,承担起家国重担,强撑病体,带孝苦战。

30、当得悉北洋舰队倾覆,悲愤填膺,赋诗痛悼阵亡将士。

31、国难家仇,关玉衡悲愤填膺,他立志抗战到底,此生不驱逐日寇誓不休!

32、残暴的敌人妄图先杀余锦华以动摇他的意志,但周其鉴悲愤填膺,视死如归。

33、他悲愤填膺,遂约劫余之人丁灿廷等进京告状,欲伸这血海奇冤。

34、鼓声中复杂多变的节奏表达出人们各种不同的感情,时而使人悲愤填膺,时而引人开怀大笑,人们屏息凝神,就怕漏听一个鼓点。

35、六月,秋瑾殉难后,蕴华悲愤填膺,与姐渡江,冒死护送灵柩安葬西湖。

36、4月28日李大钊被害噩耗传至延安,俞廷等地委领导人悲愤填膺,即以国民党县党部名义举行追悼大会,揭露军阀勾结帝国主义的罪恶,号召努力完成国民革命。

37、其实当时“枭”(负彩)“卢”(胜彩)早见分晓,失败已成定局,诗人正是悲愤填膺的时候,却故作通达语,这是悲极无泪的一种表现。

38、整场焰火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节:长亭相送;第二章节:英台抗婚;第三章节:悲愤填膺;第四章节:化蝶双飞。

39、因为孩子离去,张金贵和夫人悲愤填膺。

40、伯远公逃至扬州时,闻父亲被严嵩杀害在菜市口,悲愤填膺,立志报仇。

41、三徒悲愤填膺,矢志替师父泄耻洗辱,乃分别寻找名师学艺。

42、中原北望,悲愤填膺。

43、到了年近半百,名未成,身先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填沟壑”,诗人感到悲愤填膺。

44、曹豳在《西河??和王潜斋韵》词中为山河破碎而悲愤填膺:“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

45、日寇占我沈阳的消息传来,爱国同胞无不悲愤填膺!

46、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国忧民,悲愤填膺,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乃尽弃“浮名”,沉湎面于醉乡。

47、冯冠雄深感国事艰危,悲愤填膺,自任“援马抗日团”团长,于是号召部分热血青年和编余军官,一同奔赴东北,支援马占山将军抗日。

48、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广州湾被法国殖民者侵占,赤坎人民悲愤填膺,建筑工匠寄反帝爱国情怀于建筑物中。

49、纶坚贞不屈,悲愤填膺。

50、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无不悲愤填膺。

image.png

51、我驻南使馆被炸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无不悲愤填膺。

52、在《桂林柳州相继失守悲愤填膺感而赋此》中诗人悲愤写道:“十万灾黎抛掷尽,宜山西望泪难收。

image.png

53、随后,冯的参谋长李兴中也在电话里劝吉审慎从事。11840年**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

54、听到小强被歹徒打伤的消息后,师生们悲愤填膺,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打人凶手。

55、水妹悲愤填膺,腾空变成一条玉色巨龙,一伸爪,将赵吝啬抓得粉碎,龙尾一卷,将家丁全部卷入碧波潭水底。

56、年仅十三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

57、倾覆,悲愤填膺,赋诗痛悼阵亡将士。

58、人们震惊地拥到院里观看,面对横遭摧残的国宝,无不悲愤填膺。 

59、军士们听了此言,当然都悲愤填膺,家在北平的军士更是争先恐后地向居庸关杀去。

60、不过我发现,当父亲倒在拳坛上,惨叫之后我说话能力竟然离奇的恢复,此时看着昆帕猜,惊讶的目光却瞪视在他身后,我眼里露出了悲愤填膺的绝望。

61、李岩惨死的消息传来,红娘子悲愤填膺,立刻打起广“为夫报仇”的旗号,开始与李自成为敌,同时又反击满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