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

爱造句 3年前 (2022-02-26) 经典造句 221 0

述而不作:shùérbùzuò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阐述前人成说,自己并不创新。《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集注:“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北史·袁翻传》:“皇代既乘乾统历,得一御宸,自宜稽古则天,宪章文武,追纵周孔,述而不作。”清朱彝尊《刘永之传》:“其自称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岂以其圣而傲当世哉!”★纂述前人旧闻而不创作新说。《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1、他偷懒很会找借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清朱彝尊《刘永之传》:“其自称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述而不作,非谓徒托空言,追往事,思来者,悬明镜而作《春秋》,立极则以昭万代。

3、浅论述而不作与述而有作的辩证统一

4、《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5、所以,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传承的,孔子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是说,我们的文化是述祖先的文化,我们的文化‘信而好古’。

6、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9、《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0、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11、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尚书》之文,训诰誓命,遗留在於秘府,述而不作,一家一人,自为词系,卜史之典也。

12、’孔子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1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为之不厌,不倦诲人。

14、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15、孔子一再强调自己是“述而不作”、“吾从周”、“梦见周公”……,其意确乎是要维护周公的这一套。

16、述而不作,知人论世。

17、据《逸周书》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该书虽为战国时拟周代诰誓辞命之作,当有所依据。”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尚书》之文,训诰誓命,遗留在於秘府,述而不作,一家一人,自为词系,卜史之典也。

18、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关资料,辑成长篇,述而不作而已。

1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20、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1、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的原则,只是对这六部古书作了整理的工作。

22、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的原则,只是对这六部古书做了整理得工作。

23、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24、『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

25、他说:“那时候我喜欢念念有词唠叨两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只好算是‘老、彭派’吧。

26、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7、【原文】7?1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28、然而, “信而好古”与“学而优则仕”的信仰阻碍了中国版权法观念的形成,前者没有发展出士绅对自己作品私有的意识,后者没有使士绅在之后的发展中独立出来。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皆史”,孔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圣人,六经不过是他将前代史料加以整理,作为传授弟子后人教科书而已,所以解经多侧重说解章句训诂、名物典章。

29、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述而不作,实在是自我作古。

30、有道是“天机不可泄露”,有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家的说法是“不可说”,孔子比较好商量一点,但也坚持“述而不作”。

31、’及其所如不偶,退而修公之书,则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2、对比孔子,查帝跟他有点“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33、作为一名理科状元,刘哮阳在采访中时常提到“述而不作”、“君子不器”,提到孔子学琴的典故,提到王守仁的“心学”、“知行合一”……“人是需要想像力的”、“哲学的力量”这样的句子不时从这个年轻人口中说出……果然,刘哮阳从小就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34、一百四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关资料,辑成长篇,述而不作而已。

35、孔子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6、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37、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38、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关资料,辑成长篇,述而不作而已。

39、可见,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思想继秦汉之后,业己演化成“尊古卑今、贵远贱近”之学风,世人普遍认可了古代的东西可信,古代的东西价值大的观点。

40、对于这“四不丢”,老汉俺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顺杆爬”,述而不作,写下上面那些话。

41、术士即述士,古代学者遵从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信条,学述(学术)而不自造作(创作)。

42、一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书法家都是没有出息的书法家;这并不是不要继承传统中的优秀书法艺术,而是强调创新对推动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43、自从“科学”这一名词的发明到现在似乎所有的人类都习惯的把“它”挂在嘴边,但凡是用所谓的“原理”解释不了的问题,现象,统统的归诸于迷信一类,没有人会去相信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之类的故事能够真正的存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述而不作”、“子不语怪力乱神”、“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和“多闻阙疑”等思想原则,汉代文献目录学家刘向、刘歆校勘整理文献典籍时采

44、⒅《论语?述而》记有孔丘“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

45、他写文章多述而不作,很少有自己的创见。

image.png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