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则:yízé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前代留传下来的法则。《楚辞·离骚》:“虽不周於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王逸注:“遗,餘也。则,法也。”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思卫鼎之垂文,想晋钟之遗则。”唐柳宗元《祭穆质给事文》:“虔虔小子,夙奉遗则。”章炳麟《文学说例》:“一二三四,百官所以纪数,则《管子》其遗则也。”★亦作遗?。

1、始居衡山西南之岩石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羸形垢面,躬负薪樵,所居之茅舍称为“弥陀台”,师于?专修般舟念佛。
2、始居衡山西南之岩石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羸形垢面,躬负薪樵,所居之茅舍称为‘弥陀台’,师于?专修般舟念佛。
3、而按有些人的看法,活化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他们认为广义的活化石包括凡在地质历史上所发生过的且至今仍生存着的生物,而狭义的活化石基本上就是指孑遗生物了,并且认为孑遗生物一定是活化石,细微的区别在于,凡属活化石的现生生物未出现灭绝的趋势,而孑遗则在现今已经出现了灭绝趋势,甚至有的已在灭绝的边缘上,如苏铁就可称为活化石,但不能讲是孑遗植物。
4、工诗、画,善草书,纵逸秀劲,得魏、晋人遗则。
5、朕虽寡昧,暗于大道,稽览隆替,为日已久,敢忘列代遗则,人神至愿乎?
6、毅然决然改图,守我总理遗则。
7、唐柳宗元《祭穆质给事文》:“虔虔小子,夙奉遗则。
8、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阐?炎昊之遗则,贯轶商夏之旧文。
9、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羸形垢面,精苦修道,于是发得三昧,常感圣境现前。

10、《题俞紫芝急救章》:“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
11、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思卫鼎之垂文,想晋钟之遗则。

12、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13、唐代,高僧遗则开始将禅宗传入天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