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修:shùxi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见“束脩”。1.十条干肉。旧时常用作馈赠的一般性礼物。2.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3.指学生致送教师的酬金。4.借指薪俸。5.束带修饰。6.约束修养。7.也谓敛容肃敬。8.束载干肉。引申为携带干粮。★老师的酬金。参见「束修」条。《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东家包我个月,有几两银子束修。」《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访请一位名师,每年束修一百二十两,自此济川就在家里读书。」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且大将军之事,岂得珪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也作「束修」。
1、书籍是这样的老师:它不施展鞭挞的威风,不使用怒容或恶语,不受束修的供养。
2、一百八书籍是这样的老师:它不施展鞭挞的威风,不使用怒容或恶语,不受束修的供养。
3、先功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修,不触罗网。
4、以果局节省余款600串添束修膏火。
5、后有官绅续捐,以增束修膏火。
6、好学束修,雅负物望。
7、束修砥行,不受徽辟。
8、清雍正三年(1725)知府李孔嘉、知州钱恒捐俸重建,定年束修谷30石。
9、束修三百两,伙食八十两,贽见节仪合四百两,月米二石。
10、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
11、十七年知县叶立笙将义学租谷60石拨入,并首倡乡绅捐银,共得700两以置产业供束修膏火。
12、查实学租,并置田亩增加束修膏火。”并“置学租以备?脯膏火之需”。
13、《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14、且不说信手拈来的诗句,对古代知识的了解,这些有很多女性作者做得更好;也不提“束修”,“印子钱”,桐叶封弟的“圭王朝”,这些都有人提过。
15、送先生的束修,那先生督课,同男子一样。
16、只怨城南柳树洼苏老夫子的束修之资过于高昂,原本不是林家这样的人家读得起的,纵使林老爹没白没黑的操劳,几年下来林家也差不多掏空了。
17、文法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
18、年取租银710两为师生束修膏火。
19、臣诗窃见故大司徒阳都侯伏湛,自行束修,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其人虽行涉佻挞而爱出至诚,故此事一经传播,时人美其守死善道之精神,直与曾参辈之苦行比而称焉。
20、《明史?贺逢圣传》:“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