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cháo cuò 基本解释:西汉大臣。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初习法家学说。文帝时为太子(即景帝)家令,得太子信任。景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坚持“重本抑末”政策,建议募民充实边疆以防御匈奴的攻掠,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景帝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他被谗遭杀害。●详细解释:西汉大臣。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初习法家学说。文帝时为太子(即景帝)家令,得太子信任。景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坚持“重本抑末”政策,建议募民充实边疆以防御匈奴的攻掠,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景帝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他被谗遭杀害。★4 评价 生平晁错(前200年-前154年),颍川(治所阳翟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西汉初着名政治家、散文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为太子家令,得太子(即景帝)信任,号为“ 智囊”。可见得,他从景帝还未即位时便一直跟在身边,难怪倍受竉信。景帝即位,任御史大夫。晁错年轻时学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为了积极备御匈奴族的攻掠,提出《削藩策》,试图改变汉初各刘姓王割据、威胁中央朝廷的局面。此建议获景帝采纳。可是,前154年,吴王刘濞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而当时的宰相袁盎告诉景帝说,七国是为了晁错而起兵的,只要杀了晁错,诸候们就会息兵。所以,晁错就被腰斩于东市。但是七国并不退兵,最终汉朝廷不得不出兵才平息叛乱。汉景帝事后对于错杀晁错懊悔不已,而且其处决过程几乎在当时就遭指责。司马迁的《史记》书「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而班固的《汉书》则直书「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说明晁错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到刑场立即腰斩的。 哲学观点研究张恢、申不害、商鞅的法治学说。 着作《汉书?艺文志》记载,晁错有文31 篇,多佚,今存较完整8 篇,以《论守边备塞疏》和《论贵粟疏》为着。清朝马国翰严可均等着有辑本。 评价明代冯梦龙着有《智囊全集》,在序言中对晁错的评价是:「错不死于智,死于愚,方其坐而谈兵,人主动色,迨七国事起,乃欲使天子将而己居守,一为不智,谗兴身灭。虽然,错愚于卫身,而智于筹国,故身死数千年,人犹痛之,列于名臣。」(资料取自于网路) ★ 目录
1、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代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2、《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
3、【史实】:《汉书?晁错传》:“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
4、《汉书?晁错传》:“臣又闻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皆择其邑之贤材有护,习地形知民心者。
5、【出处】《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6、我晁错愚昧鄙陋,冒死进献狂妄之言,希望陛下裁夺择
7、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他致书诸侯王,声称起兵目的是诛晁错,恢复王国故地,安刘氏社稷。
8、【出处】《汉书?晁错传》:“臣又闻
9、汉晁错《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农夫?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10、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11、景帝三年(前154),吴、胶西、楚、赵、济南、苗川、胶东七国国王因朝廷削藩,以要求诛削藩倡仪者晁错为名,联合反叛。
12、的问题时,晁错以五霸之事来阐明。通过战争,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3、他日臣虽受晁错之诛,但不足以殄七国之患,敢不奉诏,继之以死!
14、晁错好像很不喜欢这个云侯,硬是将他放逐到甘泉宫养马去了。
15、言水,则凡沟洫、漕挽、治河、防海、水战、藏冰、鹾榷诸事统之矣;言火,则凡焚山、烧荒、火器、大战、与夫禁火,改火诸燮理之法统之矣;言金,则凡冶铸、泉货、修兵、讲武、大司马之法统之矣;言木,则凡冬官所职,虞人所掌,若后世茶榷,抽分统之矣;言土,则凡体国经野,辨五土之性,治九州之宜,井田、封建、山河、城池诸地理之学统之矣;言谷,则凡后稷之所经营,田千秋、赵过之所补救,晁错、刘晏之所谋为,屯田、贵粟,实边、足饷诸农政统之矣。
16、《汉书?晁错传》:“绝秦之迹,除其乱法;躬亲本事,废去淫末。
18、晁错传》:“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
19、晁错传》:“昧死上狂惑屮茅之愚,臣言唯陛下财择。
20、晁错传》:“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
21、出处:《汉书?晁错传》:“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
22、采明月令之说,而不知其品式之繁,诚不若三章之约为简且易也;奏贾谊、晁错之言,而不知其限于刑民之过,诚不若狱市不扰者之为安且久也。
23、联名上了一分弹劾晁错的奏章,指责晁错提出由景帝亲征、自己留守长安以及作战初期可以放弃一些地方的主张,是“无臣子之礼,大逆无道”,应该把晁错腰斩,并杀他全家。
24、《汉书?晁错传》:“陛下之德厚而得贤佐,皆有司之所览,刻於玉版,藏於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
25、后作“枝”.《汉书?晁错传》:“草木蒙茏,支叶茂接。
26、《汉书?晁错传》:“辅天子之阙,而翼戴汉宗也。
27、同时,晁错又在《论贵粟疏》中建议,全国百姓向边塞输纳粮食,以换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赎罪,这叫纳粟授爵。
28、推恩之策,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方孝孺作为建文帝倚信的大臣,却未能使建文帝听服高巍的建言,而其后遂有燕王靖难之祸。
29、诸侯既新削罚,振恐,多怨晁错。
30、昭宗纪赞》:“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於兴复,而外患已成,内无贤佐,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乱。《汉书?晁错传》对策:“臣窃观上世之传,若高皇帝之建功业,陛下之德厚而得贤佐,皆有司之所览,刻於玉版,藏於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31、出处:《汉书.晁错传》:“土山丘陵,漫衍相属。
32、【出处】《汉书?晁错传》:“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
33、政论文中名篇佳作叠现,其中包括:贾谊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桓宽的《盐铁论》,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等。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他虽然在太子府里面做一个家令,或者还只是做一个门大夫等等,官职不大,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他时常研究国家大事,向汉文帝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他给汉景帝上了好几道疏文,其中最有名的是谈两件事情的:一件事情是守边,一件事情是劝农,这篇疏文后来被收入《汉书》的时候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收入晁错的本传,一部分收入《食货志》,收入《食货志》的后来被命名为《论贵粟疏》。
34、《汉书?晁错传》:“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
35、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晁错、贾谊?又同被功臣贵幸所谮毁。
36、《汉书?晁错传》:“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
37、你就是袁盎来转世,而我就是当年被你腰斩于东市的晁错,十世以来,轮回流转,我一直在找寻湔雪冤仇的机会,可是你舍身入佛,十世为高僧,持戒谨严,苦无机会可以下手。
38、刘启全部接受,那个忠心为国的晁错在上朝途中,在街头被武士摔下腰斩,而且屠灭三族。
39、《汉书?晁错传》:“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
40、晁错之前的贾谊是最先提出削藩的。
41、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
42、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边批:晁错使天子将兵而居守,所以招祸。
43、回来后,钓友小胡非让我带他去钓,十月六号,我因事没去成,十月七号,我和小胡直奔那条草沟,早晨七时布点做窝,钓到十点,小胡收获两条50克左右的鲫鱼,我是颗粒无收。《鬻子》、《太公六韬》、《晏子》、《孟子》、《道德经》、《鲁连子》、《邓析子》、《胡非子》、《缠子》、《尸子》、《太公金匮》、《曾子》、《子思子》、《管子》、《荀卿子》、《文子》、《范子》、《墨子》、《随巢子》、《韩子》、《列子》、《?冠子》、《申子》、《燕丹子》、《尹文子》、《陆贾新书》、《庄子》、《王孙子》、《慎子》、《鬼谷子》、《公孙文子》、《晁错新书》、《贾谊新书》、《吕氏春秋》、《淮南子》、《盐铁论》、《说苑》、《新序》、《法言》、《太玄经》、《新论》、《论衡》、《正论》、《潜夫论》、《风俗通》、《商君书》、《阮子》、《正部》、《士纬》、《通语》、《抱朴子》、《周生烈子》、《荀悦申鉴》、《仲长昌言》、《典论》、《魏子》、《人物志》、《任子》、《笃论》、《体论》、《傅子》、《唐子》、《秦子》、《梅子》、《物理论》、《太玄经》、《化清经》、《邹子》、《成败志》、《古今通论》、《中论》。
44、晁错传》:“臣又闻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
45、」晁错犹与未决。
46、文帝时贾谊和晁错都曾大声疾呼:弃农经商是天下之“大残”,富商大贾以其雄厚的资本勾结王侯,势力甚至超过了官府。
47、汉晁错《论贵粟疏》:“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49、在《汉书》的10志中,也有类似的重要历史文献的收载,如《食货志》收入晁错的《论贵粟疏》等。
50、伏生明敏晁错躬济南之学。
51、《汉书?晁错传》:“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
52、为什么说晁错来主持削藩是不对的呢?
53、【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
54、汉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
55、晁错急吼吼地削藩,他错了吗?
56、虽然晁错一片忠心,但削藩的方法毕竟不能使诸侯服气。
57、语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
58、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削藩”。
59、对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政策,文帝立即付诸实施。抑亦寓兵于农,亦能济
60、晁错是继贾谊之后又一位重要的政论散文作家,他的名篇《论贵粟疏》对贾谊先已提出的重农抑商的观点,作了更集中、更详尽的发挥,切合实际。
61、清除/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62、作为一年之中的第二季“夏”,那是假借字的问题,这与“夏”字的本义无关,如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除草),秋获,冬藏。
63、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64、晁错传》:“臣又闻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皆择其邑之贤材有护,习地形知民心者。
65、《索隐》:“《汉书》云:‘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咒诅,大逆无道,相连诛者三百人。拟定的罪名也很大,叫做“亡臣子礼,大逆无道”,所以当时拟定的处分是晁错腰斩。
66、晁错为内史时,他「惩恶亡秦之政」,对法令进行更定,「论议务在宽厚」,于是在文帝时期「禁网疏阔」,「是以刑罚大省」,每年天下断重罪者仅四百,人民所受压迫比秦代显着减轻。
67、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
68、作者迫于舆论压力已公开道歉,但到底诚意如何不置可否,具体请参加倾乱的百科里面的修改对比。故晁错念国,遘祸于袁盎;屈平悼楚,受谮于椒、兰;彭宠倾乱,起自朱浮;邓禹威损,失于宗、冯。
69、汉晁错《论贵粟疏》:“农夫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