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衣:róngyī 基本解释:[militaryuniform]军服、战衣●详细解释:1.军服,战衣。《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孔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紂。”一说谓用兵伐殷。《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郑玄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壹戎殷者,壹用兵伐殷也。”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边声乱羌笛,朔风捲戎衣。”明徐渭《龛山凯歌》之一:“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慎其小时则军出万全,俟其大时则一戎衣而成帝业。”2.指军旅之事;兵事。唐李涉《送孙尧夫赴举》诗:“自説轩皇息战威,万方无復事戎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庚戌广州新军举义记·黄士龙之调处与旗兵之激变》:“水提督李準主张劝諭归营了事,倘新军不允,则惟有以戎衣相见。”★◎戎衣róngyī[militaryuniform]军服、战衣★军服。《书经.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幸时来得成功业,着锦衣脱去戎衣。」
1、惟我父师,不可得复,戎衣雪涕,疚憾何穷。
2、当国家和民族面临灭顶之灾时,中国人终于有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觉醒。
3、周武戎衣,火流王屋。
4、卢沟桥上的那些石头狮子被雕刻得惟妙惟肖,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看。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入侵中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段历史。卢沟桥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静静地见证着北京城的变迁。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卢沟桥的设计造型精巧典雅,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华北等地很快成为沦陷地区。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并不只是楚囚对泣,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日。卢沟桥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见证着北京城的变迁。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它们的雕刻独具匠心,各具特点和行态,真是雅俗共赏的杰出文化瑰宝。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得到全国民众的拥护。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南口之战是抗日战争中继卢沟桥事变、平津沦陷后的第一个战役。卢沟桥的桥栏上有许多雕刻精美的石狮子.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因跨古卢沟河而得名。卢沟桥畔的勋章与雕塑,缅怀的是这场救亡图存伟大斗争中无数的奉献者、殉难者,记取的更是这一段“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历史。于是震惊中外的著名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终于提前了几天爆发了,而历史的车轮也是在那一刻开始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驻足卢沟桥头,回首77年的沧桑巨变,当年满目疮痍、烽火遍地的中国,正大步前进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西南通往河北南部的咽喉要地卢沟桥附近演习,诡称一士兵“失踪”。宋哲元致电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真相。于是我们又增加保安队一团至卢沟桥城内,当时视察日方撤兵情形,仅将其第一线部队撤至预备队之位置,反责我方未撤回原防。卢沟桥事变之前,宋哲元为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正猫在山东乐陵县老家为死去的父亲挖坑修墓,一切军政事务全部交付驻平的冯治安与秦德纯办理。焦立坤)卢沟桥畔曾有着绵延1公里、重达300万吨的首钢废钢渣山,而到今年年底,这一污染环境的顽疾将被彻底根治。它与身旁的卢沟桥共同见证了明清两代王朝的繁华与衰落,“拱北城”和“拱极城”这两个名号,永远驻留在历史长河里。欧灵不知道的是,驻守在丰台的日军,正是挑起卢沟桥事变的中国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峥嵘岁月里,一腔热血铸英魂;血染风采里,铁骨铮铮书青春;日寇铁蹄下,浴血奋战忠报国;卢沟桥的历史,告诫着落后就要挨打;九一八事变,证明着中华儿女魂不怕;铭记历史,勿忘国。炮火连天的岁月,热血书写着中国气概;苍翠松柏下,纪念碑上铭记血染的风采;卢沟桥头边,日寇铁蹄的痕迹心中可见;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祝福祖国美好明天!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由于日军的无理挑衅加上长久以来矛盾激化,中日两国之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北京西南郊的宛平城,崇墉百雉,俨若雄关;城外的卢沟桥下,秋风拂过,河水泛起涟漪。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卢沟桥的设计造型精巧典雅,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华北等地很快成为沦陷地区。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并不只是楚囚对泣,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得到全国民众的拥护。卢沟桥事变不久后,美国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发动业界华侨走上街头,散发传单,还把印有各种文字的抗日宣传品夹在洗好的衣服中,让顾客取回去阅读。昨日,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办事处称,由于“赶活”所以印错了,将于近期修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豺狼入室露牙爪,南北隳突真逍遥;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后胜利是吾曹!作者:张翼飞。如果说这些创痛,犹属意料之中的硬杀伤的话,那么诸如某明星身披太阳旗的事件,某明星不知卢沟桥为何物的事件,实在令人心痛心寒。日军以演习为借口,经常到宛平城、卢沟桥一带活动,侦察地形,并多次与29军发生争执。卢沟桥事变以后,许世友就主动向毛主席请战,要去前线抗日。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1898年出生于河北藁城县的郝梦龄正在去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的途中。卢沟桥的硝烟未散,位于天津海光寺的“日本驻屯军司令部”就频繁地调动坦克车、装甲车、马队,沿东马路过金钢桥走黄纬路向北平方向开去。
5、湖北新军身躯精壮、戎衣整齐、军械精良,马步、、枪炮各兵种技艺娴熟,攻防战术运用得当。
6、不少贫民常向驻防旗兵官员借贷“印子钱”作为小本经营,由于利上加利盘剥,以致发生营兵军官马化龙等殴官、殴民,酿成大狱。《出围城记》将驻防旗兵贪生怕死与青州兵勇于守御作了鲜明对比:“驻防兵开炮即逃,弃刀枪戎衣盈路,夷鬼乘虚攀援而上,开北门。
7、“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9、一百湖北新军身躯精壮、戎衣整齐、军械精良,马步、、枪炮各兵种技艺娴熟,攻防战术运用得当。
10、《浣纱记?寄子》:“侧闻吴国召戎衣,何日里静邦畿?
11、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
12、因此,李世民称赞“青骓”马:“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13、至读“识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则又见其发扬而蹈厉矣;“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则又得其雄深而雅健矣。
14、又新创御弹戎衣(格致家新制一物,以之制成衣裳可以御弹,冲锋陷阵亦可无伤云)、机器兵。
15、【出处】《隋书?潘徽传》:“戎衣而笼关塞,朝服而扫江湖,收杞梓之才,辟康庄之馆。
16、唐李白《捣衣篇》:“晓吹?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17、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
18、唐人《本事诗》中有“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赠苏味道》诗中有“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始建射侯》诗中有“宾客时事毕,诸将备戎装”等句。
19、夜夜朝朝斑鬓新,年年岁岁戎衣故。
20、卢沟桥畔的勋章与雕塑,缅怀的是这场救亡图存伟大斗争中无数的奉献者、殉难者,记取的更是这一段“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历史。
21、《捣衣篇》:“晓吹?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22、戎衣两截,舍舍冲陷,渡河而后,无复作南还之望者,皆欲立功名,复汉祚,誓九死以垂勋,不愿一生而伏莽也!
23、《旧唐书?文苑传序》:“爰及我朝,挺生贤俊,文皇帝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
24、隋唐之世,盖以广袖大口为裤褶,而以窄袖小口为戎衣(即古裤褶),名同实异,古是今非,所以隋唐仪卫之官,多着大口裤,隋“左右卫……大将军,侍从则平巾啧,紫衫,大口?褶……”(《隋书?礼仪志》)。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