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迪:mǎ hè dí 基本解释:阿拉伯文mahdi的音译,意为“被引上正道的人”。伊斯兰教所期待的“救世主”。7世纪末,有人宣称先知穆罕默德曾预言,在末世他的家族中将降生一个叫穆罕默德·马赫迪的人,来伸张正义,铲除暴虐,解救苦难,恢复真正的伊斯兰教。●详细解释:阿拉伯文mahdi的音译,意为“被引上正道的人”。伊斯兰教所期待的“救世主”。7世纪末,有人宣称先知穆罕默德曾预言,在末世他的家族中将降生一个叫穆罕默德·马赫迪的人,来伸张正义,铲除暴虐,解救苦难,恢复真正的伊斯兰教。★阿拉伯文mahdi的音译,意为被引上正道的人”。伊斯兰教所期待的救世主”。7世纪末,有人宣称先知穆罕默德曾预言,在末世他的家族中将降生一个叫穆罕默┑隆ぢ砗盏系娜耍来伸张正义,铲除暴虐,解救苦难,恢复真正的伊斯兰教。
1、支持埃及当局的英国政府唯恐马赫迪起义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决定调兵遣将去镇压马赫迪运动。
2、他参加了1883~1899年马赫迪起义,以及1883年阿特拉巴之战和恩图曼之战。
3、他以苏丹马赫迪起义为榜样,一面组织群众赶制铁矛、弓箭;一面发动募捐,购买新式装备。
4、一百三他也没有像文章所暗示地那样抛弃了马赫迪,相反,当那两个在9号营的冲顶者拒绝下来帮助他们之时,他在黑夜中竭尽全力帮助这个罕萨人度过难关。
5、利奥波德二世帮助英国人镇压马赫迪起义者、残酷镇压以巴泰泰拉人为首的土著居民的起义,以及“刚果自由国”野蛮残忍的统治制度,在十九世纪最后几年间,陆续在报刊上有所披露。
6、事实上,萨德尔与其众多的高级助手已经明确表示,只要美国军队还站在伊拉克的国土上,马赫迪军就不会解散。
7、马赫迪起义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
8、伊拉克军队的车队穿越萨德尔城内的混凝土隔板,奔赴由马赫迪军控制的另一部分城区。
9、利奥波德二世是镇压马赫迪起义的帮凶。
10、1885年1月底,马赫迪起义军攻陷喀土穆,粉碎了戈登的迷梦。
11、马赫迪起义历时18年,是非洲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反殖民主义武装起义。
12、马赫迪起义历时18年,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是近代非洲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反对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非洲近代反帝斗争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章。
13、马赫迪起义部队的节节胜利和发展壮大,使英、埃统治者如坐针毡。
14、然而,马赫迪起义军力量迅速扩大,所向无敌。
15、但他仍对欧特白留恋不舍,常赋诗抒情,哈里发马赫迪说他“简直是个白痴”,于是以艾布?阿塔希叶的绰号而闻名。
16、在苏丹曾诞生过古老而著名的!库施王国”,到了近代,马赫迪起义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要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号角响彻云霄。
17、当时,萨德尔的马赫迪军战士已经占领了这座城市,而且正把阿里阿訇圣祠当作战基地,而那里正是什叶派最神圣的地点之一。
18、萨德尔于2008年逃到伊朗,在那之前,马利基下令伊拉克军队在美国军队的支援下攻打萨德尔的马赫迪军民兵。当时,伊拉克正处在教派战争中。
19、1881-1899年苏丹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马赫迪起义。
20、其中最醒目的是马赫迪起义军使用的红色战旗,尽管历史的年轮使其有些陈旧,但依旧是那样耀眼。
21、马赫迪宫附近,有一座土筑的老式房屋和方方的院落,原是马赫迪继承人哈里发阿卜杜拉的官邸,现辟为马赫迪起义博物馆。
22、自1896年年中开始,比利时殖民者重又展开军事行动,继续对马赫迪起义者的战争,打算占领苏丹南部地区。
23、马赫迪国历时主要分为马赫迪起义时期、马赫迪国统治时期和英(国)埃(及)共管国时期。
24、马赫迪起义军旗开得胜,再战告捷,三战凯旋,如有神助,马赫迪的声望倍增。
25、愤怒的抗议者走上巴格达的萨德尔区街头,这里是一个面积很大的贫民窟,是马赫迪军的据点。
26、利奥波德帮助英国人镇压马赫迪起义者、残酷镇压土著居民的起义,以及“刚果自由邦”野蛮残忍的统治制度,在19世纪最后几年陆续被披露,导致欧洲各界掀起了一场反利奥波德二世暴政的宣传活动。在马赫迪陵墓中,还陈列着马赫迪起义的珍贵文物、资料和图片,其中有书写着“先知的哈里发??穆罕默德?马赫迪”的殷红色的起义军战旗,起义军战士穿戴的白袍、白头巾、腰带、斗篷和使
27、该派认为,第十二代伊玛目穆罕默德?马赫迪“隐遁”后,相继出现过四个代言人,只有他们才知道隐遁伊玛目的去向,并称,从穆罕默德?马赫迪隐遁到第四个代言人逝世期间的几十年为“小隐遁时期”。
28、1894年、1895年初,“刚果自由国”的军队进攻马赫迪起义者,但屡遭失败,不得不退回。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