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爱造句 3年前 (2021-08-30) 词语造句 162 0

安史之乱:ānshǐzhīluàn 基本解释: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详细解释: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4出处源由唐玄宗(注1.)天宝年间,因宠爱杨贵妃(注2.),沉迷游乐,遂渐不理政务,大权为李林甫(注3.)掌握,李林甫为了防止汉人官僚由日趋重要的边境节度使入都为相,跟他竞争,开始引用异族出身的人担任节度使。伊朗系孛库特人安禄山(注4.)便因此与李林甫结合,出任节度使。李林甫死后,外戚杨国忠为相。安禄山与杨国忠争宠,因惧身在边疆,有朝一日会被杨国忠(注5.)罢黜,乃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兵叛幽州,占领洛阳,造成为时九年的安史之乱。经历安史之乱时,原先的律令机构无法应付乱事,唐室乃将乃将边境藩镇组织迁入内地。节度使是律令机构逐渐发生问题所设的许多组织之一,而其重要性又超过其他使职。从安史之乱开始,到唐末,全国约设有四十五个节度使。每一个节度使常领有数州,甚或管辖十多州;而且除原有的兵权外,又兼任有行政权的观察使和辖区内最重要区域的州(称为使府)刺史。辖区内分为史府及其他的州(称为支郡)。使府由藩镇的主要兵力─牙中军屯驻,支郡则由牙外军屯驻,进而还将村落自卫的团练兵编入藩镇部队。于是,律令体制的中央→州→线的统治系统变成中央→藩镇→州→县,藩镇的动向渐具重要意义。大抵而言,藩镇往往独占辖区内的税收,任意任官吏,增加军力,而有自立的倾向;安史叛军的降将被任命为节度使时,这种倾向更加为明显。在所有藩镇中,独立倾项最强烈的是河北三镇(天雄、成德和卢龙)。藩镇的独立倾虽然浓厚,亦有程度之别。比较从顺唐室地当时称为「顺地」;自立倾向较浓而不服中央的称为「反侧之地」,后者以河北三镇为最。但是,在自立化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与其说是藩镇的权力中枢部门,倒不如说是牙中军。如果中央欲将藩镇纳入官僚体制,节度使以下整个藩镇即联合起来反抗中央。藩镇领导阶层如果倾向中央,牙中军即起而叛变,驱逐节度使,以贯彻自立的传统。节度使大多靠牙中军或士兵的支持与拥立而得位,因此其职往往无法世袭。不过,节度使中也有置家兵者。藩镇的士兵原是均田制解体、大土地所有制形成过程中没落的小农民或破产者,此时成为不事生产专靠国家收养活的佣兵,到唐末,期数约有九十万人。九世纪初叶,唐宪宗(注6.)即位后,费时十五年,随次讨平反堂的藩镇,使河北三镇以外的藩镇均成为「顺地」;并将杨炎两税法的原则实施于这些顺地藩镇。到献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更削减节度使的权限,除河北三镇之外,节度使大都由中央派遣的文官和禁军武官担任。关键字中文关键字:唐玄宗、杨贵妃、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唐宪宗英文关键字:EmperorXuanzongofTang、YangGuifei、LiLinfu、AnLushan、YangGuozhong、EmperorXianzongofTang出处李永炽/着。中国全集2历史中国,1982年出版,页129~130。锦绣出版社有限公司。★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陷两京,玄宗逃往四川。禄山死,子庆绪继之;庆绪死,史思明继之;思明死,子朝义继之,至代宗广德元年,其乱始被郭子仪、李光弼等敉平,历时九年,史称为「安史之乱」。也作「天宝之乱」。目录

1、安史之乱前夕,安禄山得到李靖兵书《李药师遗篇》,引来各方争夺。

2、安史之乱之后,昔日强盛的李唐王朝开始走向没落之途,至于这场祸乱纠葛的原因,与其说是权臣谋逆导致的举国之乱,不如说在奢华糜烂的王朝背后,党羽之争如同一颗毒瘤,早已腐蚀着朝廷的根基。吴韵汐1作品名为“一个接一个”,在作品展现的100天内,每天由一个不同的人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广场的第四根基柱旁站立一小时,全天24小时不间断。

3、安史之乱后,诗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安史之乱后,这一地区更成为重要的财赋集结地和转运地,对于维系和巩固唐中央政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宣宗年间,这是唐朝最后的统治时期了,即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逐渐走向没落,昔日大唐的歌舞升平繁华盛世也将随着舞女的容颜而逝去

6、它典型地反映了盛唐文人在安史之乱后的悲剧命运。

7、再如唐代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受命扼守潼关,针对叛军兵锋甚锐、来势凶猛的实情,持重待机,坚壁不战。

8、安史之乱时,两蕃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与勤王的唐军时而合作、时而对立

9、也同样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为神会等禅师向北传法提供了时代前提,安史之乱成为神会等禅师崛起的契机。

10、安史之乱对于诗歌来说,不只是在内容上,更主要是在心理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11、在回纥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与唐朝有了更多的的接触,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

12、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日渐衰退。

13、玄宗李隆基老来昏庸无道、贪恋美色、误用权奸李辅国,导致安史之乱,造成藩镇割据、边疆危急。

14、但是,宦官真正的形成一股势力在政治上呼风唤雨则是在安史之乱后

15、盖多年战乱如唐之安史之乱,非仅毁一代太平盛世归于艰虞,亦使传统礼乐社会及思想基础扫荡殆尽。

16、安史之乱后,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最终使唐朝走向了灭亡。

17、学子李正宏穿越重生回到唐朝,成了唐玄宗的太子李瑛,且看深知历史走向的他,如何执掌盛唐这艘艨艟巨舰,平“安史之乱”。

18、唐代宦官的权势经安史之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安史之乱之后,昔日强盛的李唐王朝开始走向没落之途,至于这场祸乱纠葛的原因,与其说是权臣谋逆导致的举国之乱,不如说在奢华糜烂的王朝背后,党羽之争如同一颗毒瘤,早已腐蚀着朝廷的根基。吴韵汐 

20、史朝义之死是唐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他的死亡标志着八年安史之乱的结束。

21、杜佑生活在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亲身经历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变化,想通过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编纂,总结经验教训,以寻求治国安民之术,从而挽救唐王朝政治的危机。

22、安禄山一句阿谀奉迎的话,就讨得唐玄宗的欢心,于是为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23、安史之乱前夕的长安,如此浮华却缺乏真正的伟大!名来利往,人们的欲望在金色的王朝中起伏,于是,人类变的反倒比鬼怪更加危险。

24、安史之乱对于诗歌来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5、虽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出现了武氏专权,出现了唐玄宗娶儿媳妇为贵妃,导致了安史之乱,至于其它的风流韵事则层出不穷。

26、安史之乱时,她从北方流落苏州,被迫堕入妓院,善歌能诗,才貌出众,为苏州绝色佳丽

27、安史之乱中,杜甫四处漂泊,穷愁潦倒。

28、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唐代文学,经历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重大转变。

29、安史之乱猋发出波澜壮阔的大唐画卷,家仇国恨铸就成莽宕遒豪的英雄史诗,诡谋谲略霾蒙着炜煌空前的武林盛世,崎峗岖崟笃证了白首不渝的爱情誓言

30、安史之乱中,杜甫四处漂泊,穷愁潦倒。

31、八世纪时,由唐、新罗、日本、渤海等构成的东北亚世界基本形成,安史之乱的爆发使东北亚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就针对八世纪中叶以后唐罗间的政治交涉展开论述。

32、安史之乱之后,昔日强盛的李唐王朝开始走向没落之途,至于这场祸乱纠葛的原因,与其说是权臣谋逆导致的举国之乱,不如说在奢华糜烂的王朝背后,党羽之争如同一颗毒瘤,早已腐蚀着朝廷的根基。吴韵汐1时间终究强盛于一切语言。安妮宝贝1毫无疑问,中途号和她的同级姐妹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盛的战舰,舰员超过4500人。

33、“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造成巨大的社会灾难。

image.png

34、安史之乱,歌舞升平不再,诗风剧变,也才有了杜诗“痌瘝在抱”的重大转变,从这个意义而言,说安史之乱铸就了诗圣杜甫,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35、安史之乱是发生于唐代的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36、唐代儒学日趋衰落,但安史之乱前后,又出现儒学复兴思潮,这种思潮是推进文体革新的直接动力。

37、因而唐王朝与河东地区在安史之乱前后由自上而下的统领关系逐渐淡化,河东的地位愈加地突出

38、李白作品的大量散佚,自唐李阳冰始,至清人王琦及今人詹锳先生一直认为,原因在于安史之乱。

39、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image.png

40、本文从安史之乱以后,玄宗、肃宗父子间争权夺位这一角度论述了西川从原剑南节度分立之原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