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疏

爱造句 3年前 (2021-08-30) 经典造句 127 0

注疏:zhùshū 基本解释:[notesandcommentaries]古籍的“注”和“疏”的合称《十三经注疏》●详细解释:1.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唐韩愈《冬荐官殷侑状》:“前件官兼通三传,傍习诸经,注疏之外,自有所得……以臣所见,堪任御史、太常博士。”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国史云:‘庆历以前,学者尚文辞,多守章句注疏之学。’”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舍注疏立异论》:“若舍注疏而立异论,不可輒许。”郭沫若《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的。”2.记述,记载。《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其戏之所赞而今不作传者,余皆注疏本末於其辞下,可以觕知其髣髴云尔。”晋袁宏《<后汉纪>序》:“末吏区区,注疏而已,其所称美,止於事义。”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盖举子专诵王氏章句,而不解义,正如学究诵註疏尔。”明庄元臣《叔苴子》卷六:“註疏非不能解经也,习於成解而废夫研寻,则人之得之也不深。”清昭槤《啸亭杂录·陆中丞》:“公所著《切问斋丛书》,皆选本朝诸名臣奏疏见诸施行者,各分门类,其註疏尤详备。”★◎注疏zhùshū[notesandcommentaries]古籍的“注”和“疏”的合称《十三经注疏》★注解及阐释注解的文字合称为「注疏」。如《周礼注疏》就包括汉代郑玄的注及唐代贾公彦的疏。【造句】《十三经注疏》★注解及阐释注解的文字合称为「注疏」。唐.韩愈〈冬荐官殷侑状〉:「前件官兼通三传,傍习诸经,注疏之外,自有所得。」宋.邢昺〈孝经注疏序〉:「奥旨微言,已备解乎注疏。」

1、《孟子注疏》是见于著录的北宋第一部《孟子》注本。

2、“十三经”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而注疏是“十三经”流传至今的保证。

3、生活是一部精深的书,而爱情则是其中最精彩而又最艰涩的一页,别人的注疏不了自我的理解。

4、他一生不仅重收藏,还注重研究和著述,著有《尚书传笺》、《僻园史学四种》、《说文切韵》、《说文谐声》、《礼记注疏》等9部著作手稿。

5、另外本文对《孟子注疏》在《孟子》学史上的价值影响以及孙的《孟子》研究成就也做了论述。

6、五《庄子》一书遭到了以郭象为首的儒家注疏者长达一千七百年的篡改曲解,致使庄学奥义千古沉埋,鲜有知者

7、该文探讨了章句的特征及其与传、说、故等注疏体裁的差别,章句与章句之学产生的时间,以及章句之学兴盛和衰落的原因。

8、清代杜诗注疏契合了考镜源流、经世致用的学术背景,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

9、但是,亚伯拉罕传统内部的“经文辩读”或许忽略了另一种丰富的资源,那就是基督教传教士对中国经典进行的翻译和注疏。

10、郑玄的《周礼注》是迄今留下来的注释《周礼》较早、较全面的著作,其注释也被列入《十三经注疏》。

image.png

11、在奥立振(主后253年去世)所写的玛窦注疏中,十分关注玛窦及马尔谷地理资料的重要性。

12、其三,对唐玄宗在《老子》注疏中蕴涵的哲学思想的义理内容做一番梳理和归纳,考察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范畴。

image.png

13、中华文明一脉相传没有中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对文明成果不断归纳总结,补充完善,中国古代经书的注疏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14、如果对古籍的注疏进行分析和研究,就可以理清各个时期学者的语言学观点,从而丰富和完善中国语言学史。

15、男现阅《十三经注疏》,春闱即应经试,无论得第与否,必乞假归省,以朴漫游之罪,稍承菽水之欢。

16、看到和造业有关的相叫“业相”,这些临终现象不仅在注疏中可以找到,在三藏中也有。

17、其次,简要陈述讨论对唐玄宗《老子》注疏的文献学考察,其中涉及作者问题,即注疏是否为唐玄宗本人亲自所做;

18、《老子》一书中使用“善”字达52次之多,但是它的特殊含义一直为历来注疏者所忽视。

19、从湖北天门市委*记到落马官员,再到中国古文献注疏解释专家,张二江在六十年的人生路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身份蜕变。

20、拟承担“经典与解释”项目中的古希腊-罗马经典文本的翻译、注疏工作。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