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疏

爱造句 4年前 (2021-08-29) 词语造句 200 0

萧疏:xiāoshū 基本解释:(1)[desolate;besparsebutgraceful;bethinlyscattered]∶凄凉的,孤寂的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疏春色闲。——《封神演义》(2)[thinlyscattered]∶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瓠叶转萧疏。——杜甫《除架》●详细解释:亦作“萧疎”。1.稀疏;稀少。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元张可久《折桂令·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清黄遵宪《人境庐杂诗》之八:“杨梁诸子好,踪跡亦萧疏。”艾芜《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2.寂寞;凄凉。唐杜牧《八六子》词:“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閒扃。”宋张孝祥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野堂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元宋方壶《斗鹌鹑·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红楼梦》第八一回:“宝玉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毛泽东《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3.萧条;不景气。宋陆游《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明吾丘瑞《运甓记·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4.洒脱;自然不拘束。明刘崧《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金华山人余仲扬,笔墨萧疏开老苍。”清李渔《凰求凤·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苏曼殊﹞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5.清丽。唐吴融《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宋司马光《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清方文《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6.空虚。元汤式《天香引·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吴钩。”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萧疏xiāoshū(1)[desolate;besparsebutgraceful;bethinlyscattered]∶凄凉的,孤寂的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疏春色闲。——《封神演义》(2)[thinlyscattered]∶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瓠叶转萧疏。——杜甫《除架》★冷落稀疏。《红楼梦.第八一回》:「一时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错落有致。如:「瓶中插着两枝梅花,花萼萧疏,极为清雅。」

1、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2、八天涯旧路酒家萧疏灯萦黄沙残雾,平野客宿是你醉步牵马孤旅日暮,天涯来路放眼过处苍茫华年不复,天下客宿与你醉步饮马长河日暮。安九 

3、黄土色的地面,草木萧疏、稀稀落落,断枝残叶零散的散布着,显得零乱、狼狈。

4、透过夜的帷幕,我聆听雨的声音,渐渐知晓,那是对苍茫大地而草却萧疏的悲痛与同情,自甘毁灭,去奉献甘霖给大地,雨落,升华,在黑夜中,一个伟大的形象朦胧展现,感慨于雨的执着去奉献。

5、当是时也,官吏贪狠如豺虎,赋税苛敛如毛絮,兼以疠疫横行,村落萧疏,百姓不堪重负久矣,于是境内盗贼蜂起,警耗彻夜。

6、二透过夜的帷幕,我聆听雨的声音,渐渐知晓,那是对苍茫大地而草却萧疏的悲痛与同情,自甘毁灭,去奉献甘霖给大地,雨落,升华,在黑夜中,一个伟大的形象朦胧展现,感慨于雨的执着去奉献。

7、天涯旧路酒家萧疏灯萦黄沙残雾,平野客宿是你醉步牵马孤旅日暮,天涯来路放眼过处苍茫华年不复,天下客宿与你醉步饮马长河日暮。安九

8、一百五在西岸汹涌;机器为之安静,告别了震耳欲聋;百业为之萧疏,体验了岁月峥嵘;不屈的企业主仍在奋斗,他们相信,总有一天能浴火重生,跨凤乘龙。 

9、秋来草木萧疏,开高云淡。

10、四周气象萧疏,丘陵、天空和森林灰蒙蒙一片,仿佛水彩画家完成其杰作之前涂在画布上的一层淡淡的色彩。

11、任凭再怎么苍茫无际的深海,也有指引你前行的星光,这星光是希望。同样的,这城市的万家灯火,是一场迷失,也会是指引归人的星光。独木舟1天涯旧路酒家萧疏灯萦黄沙残雾,平野客宿是你醉步牵马孤旅日暮,天涯来路放眼过处苍茫华年不复,天下客宿与你醉步饮马长河日暮。安九1时空的苍茫更加丰盈了一首首至远古而来的吟哦,这朵隐逸之花在岁月的深巷流光溢彩

12、二百三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

13、在西岸汹涌;机器为之安静,告别了震耳欲聋;百业为之萧疏,体验了岁月峥嵘;不屈的企业主仍在奋斗,他们相信,总有一天能浴火重生,跨凤乘龙。

14、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毫锋颖脱、墨法精微、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是百代标程的山水画大师。

15、基于这种主观意识极强烈的审美理念,画家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与思想情感则体现为对幽深渺远、萧疏平淡之境界的追求。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