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名家尹笑声、黄铁良作品《新编俏皮话》:基本功好,黄铁良先生专辑在线听,黄铁良相声专辑在线收听,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黄铁良(1937年9月—2016年6月11日)满族,原名黄德义,北京人。黄铁良师从相声大师侯宝林,与尹笑声的合作深受观众欢迎。代表作有《地理图》、《报菜名》、《夸住宅》、《八扇屏》等。2016年6月11日晚20时许在天津与世长辞,享年79岁。
l:中文名:黄铁良
l:国籍:中国
l:民族:满族
l:出生地:北京
l:出生日期:1937年9月
l:逝世日期:2016年6月11日
l:职业:相声演员
l:代表作品:《地理图》、《报菜名》、《八扇屏》
1、人物介绍
黄铁良先生,1937生于北京,满族。原名黄德义。
1950年拜侯宝林为师,在相声改进小组学习。
1952年参加北京市曲艺工作团。
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曲艺服务大队,后到北京曲艺三团工作。
1957年到天津从事曲艺工作。
1958年参加了和平区相声队,先后参加了上百段相声的宣传演出。
2、主要作品
黄铁良擅使贯口,代表作有《地理图》、《报菜名》、《夸住宅》、《八扇屏》等。
3、儿时经历
解放初期,黄铁良几乎总“逃学”而到启明茶社听相声。关顺鹏、关顺桂对口竹板书《薛刚反唐》听得他入了迷。
1950年经姑姑黄仲华(玉霞)介绍,高小未念完的黄铁良进入了孙玉奎、侯宝林等人组织的“相声改进小组”开始习艺。
4、拜师学艺
1953年,继贾振良后有幸拜在侯宝林门下并加入北京市曲艺工作团。
师从侯宝林先生
抗美援朝时,黄铁良随师加入“北京赴朝鲜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后又随团赴西藏慰问演出。
回京后调入北京曲艺三团(相声大会),1957年该团合并到北京市曲艺曲剧团。师父命黄铁良到相声发祥地天津卫去经风雨、见世面,到曲艺之乡去历练。
1958年进入天津市南开曲艺团相声队,后经班德贵介绍转到天津市和平区曲艺团相声队。在这段时间里,黄铁良深深领会到了天津相声德火、爆、准、脆德风格。为此,他决心从基本功做起,经常上演《地理图》、《八扇屏》、《洋药方》等贯口活,并得到天津观众首肯。随着“大跃进”的热火朝天,文艺界说新唱新势在必行,相声队一个月要创演几十段新节目,为此,黄铁良和班德贵编演了《这山望着那山远》、《大喜事》等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段子。虽然这些节目较粗糙,不能传世,但对黄铁良这位青年的演员来说,确实深入了社会,观察体验了生活,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创作素材,锻炼了品德。
5、重返舞台
1995年,经王鸣录等人相约,为天津市相声小品演出队赴外地演出“打地”。
黄铁良在舞台表演
一日,在山东临汾剧院王鸣录、赵恒向剧院经理介绍说:“这位黄铁良相声是侯宝林大师的高足。”剧院领导非常高兴,要求黄铁良务必登台表演。经与王鸣录、赵恒商议,安排在宣传劳动法专场时与赵恒合作登台。
演出那天,由黄铁良接张楷,即安排在张楷、赵恒的男女相声之后,张楷退场由赵恒向观众介绍:“下面请出侯宝林大师得意弟子黄铁良相声和我为大家表演对口相声《礼貌》”,观众热烈欢迎,一炮打响。
从此,黄铁良再次重返舞台,随相声小品队各地演出一年有余。
6、个人生活
喜结连理
黄铁良来津,一则人生地不熟,二则居无定所,在哪演出哪里就是家。几条板凳拼搭为床,随身携带被褥,酷暑蚊虫叮咬,严冬寒风侵体,吃喝穿戴无人照顾,受尽了百般病苦,千般磨练。但他挺过来了!为了酷爱的相声事业,执着追求。文革前夕,著名西河大鼓演员陈凤云整理《苦菜花》,黄铁良经常和她一起编排“搭梁子”。二人熟而生感,由感而生情,幸得著名梅花大鼓演员周文茹喜牵红绳,有情人终成眷属。
师徒情深
1991年,黄铁良组织的演出队到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巡回演出,归来后申请退休。不久,北京传来消息师父病重住院治疗,黄铁良闻讯即刻进京,为师父煎汤熬药,送水喂饭,端屎端尿,日夜守候床前。在医院整整伺候了两个月零四天,师父弥留之际欣然同他合影留念。办罢丧事,黄铁良留在北京陪伴、伺候师母一年以后,又帮侯耀文理家半年之久。
7、悼念
得知黄先生去世的消息,郭德纲、高峰、苗阜等相声演员发文悼念。
高峰说:“黄先生谢世,我非常难过,绝对的好人,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有幸曾经跟黄爷同在一个相声团体,无数次观摩黄爷的演出……‘阳光男孩’驾鹤游,世间再无‘老婆子’。”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