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克(1918-1993),辽宁省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晋升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人物简介
王希克(1918-1993),辽宁省义县人。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南固始县地下党县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青委委员。1940年转入新四军。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科长,铜山县大队政治教导员、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政教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牡丹江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牡丹江独立2团、5团政治委员,中共东宁、海林、阿城县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过东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二分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第2至5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供应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93年8月24日逝世,终年75岁。
2、生平经历
王希克,1918年1月出生,辽宁省义县人。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新四军。
(一)
王希克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抗日战争初期,王希克任中共河南固始县县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青委委员。
1940年4月,王希克参加新四军,任第4师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科长。后任铜山县大队教导员、副政委、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政教科科长。参加了反“扫荡”斗争,长时间在地方部队工作。
(二)
解放战争时期,王希克历任牡丹江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东北军区壮丹江军区独立2团政委、独立5团政委、中共东宁县委书记、海林县委书记、阿城县委书记。
(三)
新中国成立后,王希克任东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1950年,王希克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后勤第2分部部长兼政委,参加了第二至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获得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王希克在总后勤部工作,任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部长。邱会作视其为亲信。
“文革”期间,王希克当上总后勤部“文化革命办公室”主任。邱会作指使王希克编造诬陷徐向前的材料,攻击徐帅是“埋藏在党内军内的一颗定时炸弹”,“是个标准的个人野心家、阴谋家”,并用群众组织名义印成传单散发。
邱会作给总后五位副部级和457名军职以下干部强加各种罪名,共制造冤案17个,株连了26名军以上干部、269名师以下干部,诬陷和迫害干部、群众462人。邱会作对王希克说:“不管大头头,小头头,都要通过专案解决”,“主要的人一定要关起来”,“要武装看管”,“要连续审讯,几天几夜地干,必要时要手镣脚铐”。按照邱会作的指示,总后在京设监狱七处,对非法关押的干部、群众进行肉体摧残,总后勤部副部长汤平、政治部副主任周长庚等8人被迫害致死。
1969年9月,王希克(兼任总后勤部供应部部长)和张明远、陈庞、伊文、封永顺、严俊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部长,戴金川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政委。
1971年9月“林彪事件”后,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离职反省,王希克同这几位副部长也被免去职务、隔离审查,戴金川亦被免职。
1973年,王希克被开除党籍。
1982年,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决定对王希克免予起诉。同年,作退出现役处理。
王希克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因故未能获得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3年8月24日,王希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